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感悟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403/8811252.html

人们常说,人有多大的眼光办多大事,人有什么胸怀,成就多大的伟业,一个人站得高必定看的远,一个人的胸怀装着天下,天下会自然成就他。这个常理人们都懂,只是人们实现这个目标好难,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看看老子《道德经》可能对你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这样写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们把老子的原文分成三个小节来分析:

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两个善,一个善建,一个善抱,子孙以祭祀不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子子孙孙就不会断绝。

二。“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这段话说的是一个“修”字,如果我们把这个修付诸于自身,他的德行就会真实纯正;如果把这个修付诸于自家,他的德行就会是丰盈有余的;如果把这个修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修付诸于自邦,他的德行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修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修为到哪里,德会惠及哪里。如果只是个人的修,哪只能成就一个有德之人,而延伸家、乡、邦、直至天下。如果修至天下,那么天下处处阳光普照。所以这是一个修为的宽度和广度。

三、“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因此,我们看一个人,直至看天下,就知道了这个人或者是这个家国天下是什么情况。我们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最后老子说: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这一章咋一看起来讲“修”,就是说一个人修到什么程度,会产生的果不同,第二个老子讲了“观”最后老子说,吾何以知天下然哉,哦原来就是这样的。老子想说什么呢,难道为了说明一个德吗?老子在《道德经》很多章节讲到了德,这里的德与前面章节的德又有什么新的含义,应该说这是讲一个德的范围,德的深浅,以及德性。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如果是说圣人,他的德遍及哪里,德就会体现在哪里。

如果说这一章是老子的*治论,那老子对建功立业就指明方向。老子告诉人们,事无论大小,修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都在于抱建道德。保持本心本源不变。抱建道德要去除私欲立身为公,若是要立身,便要清楚什么是对自己自身有益,而治家则需要以家为念,治乡则代表一乡人的利,治国则代表一国人,治天下代表全天下。抱建道德,心有多大德有多广,立身于身自然是只有利用自身,若能广普天下,便能让天下人都世世代代记得你,为你祭祀不绝。如果你为恶天下,便会遭到骂名世世代代不绝,也会给自身和家人,自乡人带来耻辱,而为善天下,自然给家人和乡人都带来世世代代享受。这个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所以一个人应该眼光远大,胸怀宽广,这样就容易成就你的事业,否则哪怕你成功了,也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我们读了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自己对照老子经典看看。看看你的眼光和胸怀,看看你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