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情于书,是一种温馨,一种真切,一种闲适 [复制链接]

1#

宅家静心读书

芮海林

去冬今春,面对突发的冠状肺炎的疫情,忧心忡忡。但是,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崇高革命精神,我与家人异口同声:连连点赞。为了遵循全国打一场抗疫阻击战号召,我们天天在家呆着,坚持不出门。

我坐在书房,宅家静心读书。天天读书,是热爱文学常见的生活方式。所以像我这样的酷爱散文作家,把呆在书房静心读书,视为一种美妙的意境,一种理想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是我退休生活一大乐趣。

我认为“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确实要有静心的环境与心态,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才能享受书中的乐趣。

静下心来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他们笔下生花,都写出了脍灸人口的精品。如司马迁不仅记载了老子的籍贯,而且还记载了老子曾担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就在老子曾担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老子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攻读了千言万篇图书,使老子思想不断升华,思维不断丰富,一夜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道德经》。一位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专家说得好:“《道德经》是老子留给后世的唯一完整记载他的思想的论著。这是一本展示东方文明、东方哲学、东方智慧的瑰宝。”

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余字,共81章。文句含蓄隐晦,言简意奥,既古老,又幽深,奥秘无穷。参阅解读,静心琢磨,文章篇篇揭示了老子深奥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让古老的老子思想进入百姓生活,让普通人更容易走进老子,了解老子,可谓受益匪浅。“上善若水”。(《道德经》第8章),赞美了水的无私奉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要从善如流,毕生造福于人民。“清静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45章),要心静如水,清心寡欲,学会舍得,懂得放弃,不为一时之利所诱,不为一己之名所累。“多则惑,少则得”,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告诫人们,“贪心”与“自私”是万祸之源,更是人生进程的羁绊与累赘。静以修身,怡情绵长,心底无私,历史弥坚。

又如《荷塘月色》更是一篇写“静”的佳作。一日,朱自清独坐在荷塘边,月色映照在碧水之中,耳边蛙声底吟,荷花幽香迷人。静静月夜产了温馨意境:“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午乳中洗过一种,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意,令人身临其境,那滿池的荷香,满目的柔情,使读者浮想联翩,意犹未尽。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意境,可谓生花妙笔。

静静地坐在书房,一壶香茶,一本名著,一片宁静的时光。蜡烛在壶底安静地燃烧,我在书的世界里沉醉。一个字一个字嚼过,一句一句地回味,满口生香。读书的享受,在于好书的醍醐灌顶,通体舒泰,使人觉得是一种做人之福,生命之缘。索绕着不是茶叶的清香,还有那书香。此刻,那怕在家中蹲上几年,也不寂寞。

清代诗人袁枚曾打过一个比方:“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这个比方很贴切。读书也是很有一番讲究儿的,要想从书中有所收益,“长精神”而不生“痰瘤”,就须静下心来,摒弃世俗杂念,真正投心进去,咀嚼,理解,思考,回味,然后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深解其中真味。

读书要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是真的不容易,常常被书中文字所感染,真情所打动,悬念挂在心怀,心中激情四起,没有为了读书而读书,每读一本书都是为了去寻找一份感觉或者一种心态,想在书中去寻找一份宁静。现在想来,我们读书其实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让自己在书中找到一个突破口,让自己阅历知识的增加。这样是静不心下来的心境,没有办法领会到书中的精髓和书中的知识和哲理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愉快和生活的启迪的。

我想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静下心来读书,不受外界环境、任何事物的干扰,不受世俗的偏见;不对书中的任何人和物的思维所控制,不去评价书中每一个人物的言行,只是静静一人去读它,深入其中,把心情融入到书中的故事情节里,仿佛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才感受至深,深刻领悟,才能理解作者写作的思想境界和真正的意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反应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

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灵感如泉涌,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雅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巴金的一篇文章说,他的好多篇散文和小说都是读了别人的文章后受到“启发”,以后才拿起笔写的,心里才释然。写作的快乐,比读书更胜一筹。因此,我在多年来发表的一百余篇散文中精选89篇约30万字,还配发了90幅图片,汇集一书题为《书香盈路》---芮海林散文精选,彩色印刷,今年春天,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可谓乐在其中。

有道是,人无学问最贫,人无朋友最孤。我觉得,风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有书相伴,与书交友,路再长,道再远,都不会孤单。英国诗人拜伦说:“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周而复先生又说:“书是你最真诚、最忠实的朋友,在你春风得意时,它不会吹捧你;在你遇难落魄时,它不会背叛你。”

读书是雅事,更是传统。“天子重英豪,文章教你曹。”书是心灵中的驿站,静心的殿堂。钟情于书,是一种温馨,一种真切,一种闲适,一种执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书交友,便可化解生活之忧烦,开拓万古之心胸;你尽可向孔孟问礼,与李杜交游,谈论文化苦旅或共赏荷塘月色,抑或驰骋于金戈沙场,狂啸于茫茫大漠……,有如览一幅明丽的画卷,有如读一部悲壮的史诗。而意识导向与特定情趣的渗入,又使读者想象天马行空,逸兴遄飞。似雨打芭蔗,似二泉映月;似繁华街市,似长河落日。种种蕴于文字里的深刻意境,抒发之情,也印证着读书人凝重深远的情感与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

宅家静心读书真好!

芮海林,男,宣城市人,中共*员,大学文化。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经济记协理事、《宣城散文》副主编。时任宁国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中共宁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国日报》总编辑、技术职称:主任编辑。

年以来出版《新闻采访入门》、《走进新闻》等新闻专著5部,散文《江南写意》、《走进山水》、《书香盈路》、《人在旅途》等7部,其中《走进山水》获全国第二届中山杯优秀图书奖。散文、随笔多见《人民日报》、《文学故事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深圳晚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