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九章讲解 [复制链接]

1#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把持而使它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护;

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解析:

这一章主要讲如何养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说明你占有的使你特别充足,不如适时停止这种做法。在战国时代实行家、国的封建制度,王侯、士人们占有的只有来自于耕作的百姓。而你拿走的越多,下层耕作百姓们留下的就越少,百姓也就越苦。而王侯士人们达到了充足的地步,试想在当时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百姓还剩下多少?老子提出了这些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别太贪婪,给与百姓生存的条件。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将自己变得锋芒毕露,则不能保持长久。看看锋利的刀刃很容易卷刃,做人也是这个道理,王侯士人们的锋芒到哪里去显现呢?最好的地方就是他们管理的百姓,如果你对他们很苛刻,那他们还会为你处处着想吗?如果诸侯间发生战争上战场的就是这些人,他们还会为你拼命吗?你能守得住你的国吗?这样你的诸侯国是不能长久的,你的国不存在,试问王侯们,到时候你所能保有的还有什么呢?老子希望王侯们藏拙,不要处处去显示自己、保持一份平和的心,这样才能使自己长久。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满堂、汗牛充栋,你把最好的东西都放到你的家里,你是否能守得住它们?首先这些满堂的金玉来自于你的封地,是从你的百姓这里拿来的,百姓没有了,这些东西你能长期守得住吗?虽然当时还没有农民起义,但百姓可以出现流民呀,可以偷偷跑掉,没有人给你耕种,你屋子里的可以长期不动吗?或者百姓因为你的金玉满堂而饿死了,你的金玉满堂还能继续吗?首先要看这些是谁创造的,给与创造者生存的条件才是诸侯贵族们可以长期保持富有的根本。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己成为富翁,变得特别的娇贵,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样就会招致别人的嫉妒,你为什么这么富有?你的富有是你看不起人的理由吗?别人可能会想办法来陷害你,尤其是当时的士人们,你富有是你占有的社会资源多,那别的士人也同样想占有,内心的不平衡会形成他们陷害你的理由,会给你带来灾祸。其次与下层百姓之间的距离远了,你离给你带来富贵的百姓远了,就不会带给他们好的生存状态,这样你的富贵也就逐步地离你远去了。所以保持平常心对任何人都是很重要的。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是这章的最根本的一句话,教育这些士人们、要学会功成身退。不要恃娇,以为自己做了多大的贡献,在这里离开我地球就不转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句话特别适合战国时代在各诸侯国之间游走的谋士们,他们建功后不知身退,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如秦国的商鞅、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因不知身退,结果是杀身之祸。所以老子提出了功成身退的存身之道,并且称之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大“道”。

老子的圣人之道当时是讲给那些成功人士听的,在这个财富为主的时代,试问你拥有的财富能保持多长时间?山西的一个钢厂,当时在山西应该说非常大的一个厂子,父亲创立钢厂时被自己的同伙枪杀了,而到了他的儿子继承产业,大概十多年时间就倒闭了,而继承人曾经成为了中国的老赖,虽然曾经很辉煌,但看着结果总是有一点遗憾。很多企业主因为自己拥有的财富觉得不够多,和另外一个相比总是不如别人,现在企业之间相互有一个指标对照表,你的产量、员工数量、营业收入、利润都是比较的数据,而这些比较的数据总是显示自己还不是世界第一,需要去不断地磨砺自己、磨砺员工,即本文中的“揣而锐之”,更要保持自己的“持而盈之”和“金玉满堂”,并希望自己的这些可以代代相传。但中国有句话是富不过三代,所以要保持下去还是多听听老子的话,学会如何做到“功成身退”,这方面在中国是一句非常有用的话,就是让人知道进退,不要贪得无厌,这样才能不给自己带来祸端,这就是圣人讲给我们的话,需要我们长期学习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