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九章物极必反 [复制链接]

1#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意译

积累到满溢,不如停下来。打磨锋锐,不能长久。家财万贯,难以守住。富贵又骄横,会自取其祸。功成身退,符合于天道。

解读

《道德经》第九章,揭示了一个特性,事物的发展是存在界限的,正所谓物极必反。老子在第一章就说,故常有,欲以观其徼。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动态的边界。根据这个界限,可以来观察事物的运动过程。

于是,老子从几个例子来说明物极必反的情况。比如,容器的容积是固定的,想要往里面持续地蓄积,但达到极限就不能再增加了,只会溢出来,这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比如,想要持续打磨保持锋利,但锋利也有极限,总会变钝。比如想要积累财富,但满屋的财富也难以守住,总会有损耗,乃至于破败。比如,即使富贵,骄横也照样会有灾祸的产生。

天道,对万物能做到功成身退,使得事物成功之后,再任其自生自灭。生灭本就是事物的规律,天道不会有执着,而是对万物一视同仁。

对此,第九章给我们的教授,是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违背其发展的界限。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事物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呢?怎么判断是否要继续前进,还是及时停止呢?无有的变化是玄妙的,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界限,界限也是随着变化而变化。对此,还是要能够时常地回归于“无”,从“无”来看待“有”,这样有助于重新地觉察,加深我们的认知。

以“功成身退”来指导,这是要用不执着的方式来作为。一方面我们在参与现实的运动,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抽身出来,从“无”来看待“有”的转变。“有”的事物必然存在其界限,我们应该顺应界限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而不是执着于特定的情况。

但界限是因“有”而存在,顺应“道”,不争就没有过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