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 [复制链接]

1#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产生于无形的气。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万物既包含着叫作“阴”的有形相对不变的物质,也同时包含着叫作“阳”的无形变化的气,适当变化的气顺应着道变化而变化。

天下所不愿遵循的“孤”、“寡”、“不榖”这些收敛自身观念的行为,而懂得遵循道的王公却把它们当作名号,重视它们。事物有时看似有害的反而是有益的,有时看似有益的反而是有害的。所以那些懂得遵循道的人所教导的,我也同样不变地用来教导他人。所以僵硬地执着自身的观念是不能够完好地顺应事物的变化,我将把它作为学习的原则。

详细解读

一、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表示有形的物质,“无”表示无形的气。这句的意思表示: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产生于无形的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表示道,表示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二”表示无形的气,“三”表示有形的物质。这句的意思表示:道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负”和“抱”都表示包含的意思。“阴”表示有形,相对不变的,局限于某种状态,某个范围,这里表示有形的物质。“阳”表示无形,运动变化,无所局限,遍布一切,这里表示无形的气。“中”表示内在的、无形的、适当的变化,“中气”表示适当变化的气。“和”表示跟随、顺应等意思。“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句的意思表示:万物既包含着叫作“阴”的有形相对不变的物质,也同时包含着叫作“阳”的无形变化的气,适当变化的气顺应着道变化而变化。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句主要讲述外在有形的物质相对不变,难以灵动地顺应道的变化。内在无形的气运动变化,能够灵动地顺应道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保持如同气一般柔弱,适当地变化。也就是“恒无欲”的状态,无所执着,无所偏好,中正的状态。 

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唯”表示听从、遵循,“恶唯”表示不愿意遵循,“孤、寡、不榖”表示收敛自身观念的行为。这句的意思表示:天下所不愿遵循的“孤”、“寡”、“不榖”这些收敛自身观念的行为,而懂得遵循道的王公却把它们当作名号,重视它们。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的意思表示:事物有时看似有害的反而是有益的,有时看似有益的反而是有害的。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议”表示保持同样、不变的观点。这句的意思表示:所以那些懂得遵循道的人所教导的,我也同样不变地用来教导他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强良”表示僵硬地执着自身的观念,“死”表示完全、完整等意思,“父”表示原则、根本等意思。这句的意思表示:所以僵硬地执着自身的观念是不能够完好地顺应事物的变化,我将把它作为学习的原则。

总结:这章主要讲述万物的形成过程,道产生无形的气,无形的气形成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分化为万物。外在有形的物质相对不变,只能局部僵硬地体现道外在的变化。内在无形的气运动变化,能够全面灵动地体现道内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如同气一般柔弱,适当地变化。

(以生命内在变化为指引,以帛书道德经为线索,用古汉语思路试着解读《道德经》。玄龙国学 玄龙无极)

帛书《道德经》第四十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