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宠辱若惊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诱发原因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前言:心本《德道经》的编写,主要依据高明先生的著作《帛书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采用历史文献学对上百种世传版本进行勘校,同时结合历代名家注释,得出一个结论: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至今后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传众多版本经后人篡改已经严重失真,世传王弼本(王本)《道德经》最接近帛书《老子》原貌。

第十三章

甲本:龙(宠)辱若惊,贵大梡(患)若身。苛(何)胃(谓)龙(宠)辱若惊?龙(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若惊,是胃(谓)龙(宠)辱若惊。何胃(谓)贵大梡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梡(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无法拼写,走之旁内加一个石”字}(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如)可以寄天下。

乙本: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胃(谓)弄(宠)辱若惊?弄(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谓)宠辱若惊。何胃(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橐(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女(如)可以寄天下矣。

王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校正结果(缘由详见《帛书老子校注》原文):

1、“宠之为下”是老子原义,今本“宠为上、辱为下”和“宠为上”皆为后人篡改。

2、“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今本多与王本相同,应订正为“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此处存在很大争议,订正理由详见原文)

王弼注: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宠]辱等.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由有其身也.归之自然也.无[物可]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心本《德道经》第十三章整理如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白话文翻译:宠辱若惊,重视大患如同身体一样。什么叫“宠辱若惊”?荣宠为下。得宠如同受惊,失宠如同受惊。所以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心中有“身体”这个概念。假如我没有身体,还有什么忧患?所以重视身体如同重视天下一样,可以托付天下;爱身体超过爱天下一切,可以寄托天下。

故事说明:《庄子》让王篇节选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通过以上故事可知,尧舜要将天下让给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石户之农,这些得道之人纷纷不接受,理由的根源集中在老子《德道经》里的一句话: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许由得道,不入俗世。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石户之农,都是重视自己身体,不重视天下,认为治理天下需要“贵为身”和“爱以身”,认为自己条件不具备,不愿意治理天下。

心得体会:

1、本章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这句话,这句话字句和含义都有争议,字句上帛书《老子》甲、乙本与今本包括王本在内不同,“拖”与“寄”与“贵身”与“爱身”到底何种关系,众说纷纭,无疑是一大悬案,高明先生认为帛书《老子》无误,鄙人认同高明先生意见。不管哪种说法,共同点都是以“贵身”为治理天下的人施*的前提。

2、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那么什么是“惊”呢,老子没有讲述,鄙人认为“惊”与“静”对立,“惊”的源头是世人有“功利心”和“生死心”,所以会“惊”,因此老子说“无身无患”,退一步讲爱自己的身体超过一切,没有功利心,那么天下还需要治吗?人人皆洁身自好,天下大同。

3、本章依然在论道的形态和作用,道无形却无所不为,由此推理,人如果无形,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无所不为呢?是不是暂且不论,至少有这个可能,然而人毕竟是有形的,有身体便有患,如何没有患,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长寿方可继续修行,身体损毁了,道的基础将不复存在,道的作用也无处发挥了,更别谈什么无为而治”了。

综上所述,本章老子讲了“身体”的重要性,道无形,人却有形,有形之躯是人得道的先决条件,悟道修行需要身体做支撑,长寿与修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寿命长的人有更长的时间悟道,悟道有助于长寿。因此主张“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贵身”和“爱身”是治理天下者的先决条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