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悟者天成道德经第四章心胸大了,事就小 [复制链接]

1#

题引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心胸大了,事就小了。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弗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及理解

1、道冲,而用之或弗盈。

(大道,是虚无空灵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所不在的。)

冲,是虚、空的意思。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是看重无的,就比如房子,正是因为房子里面是空的,所以才可以住人,可以储物;水杯,正是因为杯子是空的,所以可以用来盛液体……正是以为“有”,给了人便利,而“无”,发挥了它的价值。道,亦是如此,因为道是虚无的,是空灵的,所以它所发挥的作用的无穷的,无所不在的。

2、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远啊!它就像是万事万物的祖宗一样。)

老子感叹道之深远,其深不可测,大至无形,不知道它有多大、多深、多广。也正是这深不可测的道孕育了万事万物,而它却不减不灭,找不到也看不到。

可能很多的读者至此对道也没有自己的理解。道有道体和道用,可以理解为电,我们看不到电,但电却可以让电灯发光。这便和道体与道用一样。

3、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挫去它的锋芒,解脱它的纷争,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此句与第五十六章相同,为古人错写无疑,在此与前后文也并无关联,会在后续五十六章内进行讲解。

4、湛(zhàn)兮!似或存。

(它空明无形!又好像它实际存在一样。)

这同样是老子对道的描写,它看不到、摸不着,却又好像实际存在一样。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看得到的,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道就是这样,它不是器物,我们看不到它,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又影响着万事万物。前文也说过,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是自然规律,所谓悟道,也是在感悟自然规律的过程。大道至简,悟者天成。循道而行,便可无往而不利。

5、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是谁把他生出来的,天地成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老子描述道的神奇,它早于天地形成便存在了,它的神秘无从探知。

感悟

老子在第四章初步阐述了“无”之用、道之大,感叹了道的深不可测与神秘。

无与有,就像辩证法里的对立与统一,他们共同存在,又相互影响。就像一个杯子,完好的杯子可以盛放液体,而一旦破损,也就丧失了这个功能。

道之大,可孕育万物。就如同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海纳百川,大海不会因为你多倒进一杯水而溢出,也不会因为你倒进一瓶墨水而改变其颜色。人的胸怀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所遇到的事情,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胸。一个人费尽心机夺得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时,他的世界,也就只有这蝇头小利那么大;别人的一句夸奖一句批评就可以充斥心间,那还怎么容得下其它。人们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格局。心器大了,烦恼也就小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