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合一解说第四章为谁之子,大道是 [复制链接]

1#

第四章为谁之子

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大道冲虚、虚无,而似乎用也用不完,虽然用不完,但是似乎永远都无法盈满。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冲字,左边为上下两点水,犹如阴阳两股能量,由中而分出来。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什么是守中呢?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之道。庸即是和。《中庸》中讲: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我们要清静,回归到喜怒哀乐未发那种中、静定的境界之中。如果情绪发出来,有喜怒哀乐,但是适度,就是和;如果过度,那就不能称之为和。中医中讲: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所以说,此处所讲的守中是守静定,守清静。

《道德经》第一章中讲: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和无阴阳一对,一并称之为玄。大道不断分化出阴阳一对。

《道德经》第二章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渊兮、似万物之宗。

大道冲虚,渊深寂静,似乎永远都无法盈满。

《道德经》第六章中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用谷神,虚空的山谷来比喻大道。

大道渊深寂静,似乎是万物的宗主。

《道德经》第六章中讲: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什么是玄牝呢?牝为万物的雌性,牡为万物的雄性。玄牝为阴阳一对当中的雌性,用来比喻大道。玄牝之门为天门,为众妙之门,是天地的根本,可以生天地。天地互为阴阳生育万物。

由此可见,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似乎是万物的宗主,但是却生而不据为己有,为而不自恃其功劳。

《道德经》第十章中讲: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道生养万物,虽然生育万物而不只据为己有;虽然有生育万物有为的功劳而不会自恃其功;虽然令万物得宇宙阴阳二气冲和而生长而不会主宰万物;可以说这是玄德。

()挫其锐。解其纷。

大道无为,顺着第二章所讲的无为而治。挫其锐气、棱角,解脱其纷争、争论、纷纷扰扰。

《道德经》第九章中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手持一碗水、一桶水走动,盈满就会晃动出来,不如不盈满。本章前面也讲大道不盈满。这只是比方而已,人不能自满,满招损,谦受益。持守而盈满自满,不如知足知到止步。揣在布袋之中,如果太过锐利,也会扎破,不可长久保存。人也不能太过于锋芒毕露,否则不可长保。金玉满堂,不能守得住。需要守住的是守中。《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何守呢?需要守道德。《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讲: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知其雄,守其雌。富贵而骄傲自满,自取其咎,自取其祸。本来富贵和祸患就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无祸患的富贵,富贵以后还要骄傲自满,就很危险了。需要挫掉锐气,不能锋芒毕露。需要功成身退,方符合天之道。

圣人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候,中原地区战乱很多,纷纷扰扰,如同一锅粥沸腾那样。如何解脱其纷争纷扰呢?

《道德经》第三章中讲: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老子已经给出解决方案了。需要使得百姓属于无知无欲那种淳朴状态,即使有少数耍小聪明权谋者,也不敢轻举妄动。需要无为则没有不能够治理的。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道来治国,以奇谋来用兵,正如《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需要以无事无为来取天下。天下神器,并不是有为用兵争夺能够染指的。但是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中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将想要取天下而有为去争。我必然看见他是不能够得天下,不能够成功的。天下是神器,不可以有为去争。如果有为去争的,必然会失败。如果有执着,争着抓着不放,必然会失去。

我如何能够知道呢,正是因为如此,本来需要无事无为取天下。所以需要以正治国,而以奇用兵。天下如果太多忌讳忌惮,*令频出,朝令夕改,而百姓无所适从,就更加穷困。百姓如果知晓太多,有太多小聪明,国家滋生昏聩。需要使得百姓回归到淳朴,无知无欲那种状态。人如果太多技巧、想法、小聪明,区分贵贱难得的货物,各种奇物滋生而起,就会使得百姓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成为盗贼。法令太频繁太苛刻,似乎很彰显很清楚,但是盗贼越禁止越多。在上位的人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反而跟老百姓说要遵守苛刻法令,这是没有的事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呢?所以圣人有说:我无为而百姓自然就教化感化。我好清静无欲而百姓自然归于正道。我无事,不会多说多扰动民心,不会向百姓索取无度而百姓自然就会富有。我无欲望而百姓自然就回归淳朴。汉代时候,文景之治崇尚*老之学,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库当中放钱币的绳子都烂掉了都没有用,粮食、钱库极其充盈。汉文帝从自身做起,极其节俭。

由此可见,如果要解除天下的纷争、纷乱、纷扰,需要清净自化。

(4)和其光。同其尘。

怀道的圣人含光内敛,光而不耀,不会太过耀眼,不会太过锋芒毕露。圣人入于尘世之中,以方便法门教化救度众生。正所谓呼我以牛,以牛应之;呼我以马,以马应之。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讲: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大方无隅,似乎没有边角那样,不会太过于锐利,锋芒毕露。不会把大道分割割裂撕裂开来。正如第二十八章所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如果朴散而为器世界。正如第九章中所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虽然清廉而但是不会太过于苛刻死板,不懂圆融。虽然很正直,而不会太过于放肆任性。三国时候曹植和杨修等太过于恃才傲物,所以没有好结果。圣人虽然光芒显露而不会太过于耀眼。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讲: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对于得道者就同于道,志同道合;对于行善积德、德高望重者,就同于德;对于失去道德者,也同于失。这样做,就好像观世音菩萨,以方便法门为不同的众生说法,如果为天龙八部说法,就变化为天龙八部说法;为普通百姓说法,就变化为普通百姓的身份说法,这样就更加容易接受。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百姓有可能不相信、有可能会笑话、侮辱、诋毁大道,所以需要以方便法门来接引。

(5)湛兮、似或存。

大道渊深寂静,湛蓝如海,似乎存在,似乎有;又似乎不存在,似乎虚空,似乎无。

(6)吾不知谁之子。

圣人老子说,我都不知道大道为谁的孩子,是谁所生。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但是大道为谁所生呢?大道是谁的孩子呢?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有所开始,是由大道所生。大道为天下之母。既然知道其母,又知道大道所生的孩子。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天地万物都是大道的孩子。既然知晓其孩子,又返回来还是守其母,守大道。如此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了。如果被万物所干扰,被物欲所牵引,跟着孩子走,就危险了。如何做到不被物欲牵着走呢?需要堵塞住嘴巴,关闭六根门户,这样终身都不会有危险了。如果门洞打开,六根洞开,沉浸在物欲、是是非非、万事万物之中,那么终身都没有救了。如果能够看见如此微小、微弱的智慧之光,就称之为光明。之所谓说小,是由于被物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大道而已。实际上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而不是自满自大。如果能够守柔弱则就是真正的刚强、真正的强大。正所谓柔弱胜刚强。如果能够用大道之光、真理之光照耀,恢复回归自性本心本有的光明,恢复本有的良知良能。则不会遗留灾殃、不会自取其祸。如此可以说是承袭真常大道。

(7)象帝之先。

大道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似乎在象帝的前面已经就存在了。

王安石说:“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象为有形有相的开始;所谓帝,为生万物之鼻祖。我们找到大道生天地,似乎大道可以生象帝,因为在象帝之前存在。可以说光为宇宙之气,形成宇宙的能量,可以为象帝。比如软件开发中面向对象编程,也是高度模仿现实世界的,最高级最初的那个对象就是Object,其中没有任何属性。这个可以说是面向对象中的象帝。虽然Object属性为空,但是却有个对象,还是有最初的象。再往上就是无形无相的大道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