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善始善终,就不会遭遇失败禅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用药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

《道德经》六十四章中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是老子肯定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事情结果起到积极作用的闻释。意思是:如果能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结束,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老子认为很多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能够开创出良好的做人态势,以及相应的做事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热情逐渐冷却,专注力日渐涣散,整个态势随之崩盘,最终做事失败,做人也失败。

我们做人做事要引以为戒,兴当善始善终,以怎样的状态开始,就以怎样的状态结束,失败不会有,结局也不会错。

有个老木匠,他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木匠活,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有一天,他一身轻松地对老板说,他终于可以休息了,再过一个月,他就可以回家与家人相守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痛快地答应了,不过,他有一个请求,希望老木匠在临走前再帮他最后一个忙——造一间精巧的小木屋,老木匠欣然答应了。不过,退休在即,老木匠的心思早已不在工作上了,他随随便便地挑选了木料,马马虎虎地建完了小木屋。

到了交货验收的那天,老板将一把钥匙交到了老木匠手中,然后说道:“这是你的房子,我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你。”

老木匠先是愣住了,然后懊悔的表情盈满了脸庞,他从第一天工作开始,一生盖了无数漂亮精致的房子,可到了最后,他却给自己盖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善始并不难做到,人的好奇、热情、理想、大义、责任感……这任何的一个积极因素都足以支撑人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开始;但善终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好奇会消散,热情会冷却,理想会破灭,大义会淡薄,责任感会缺失……

这些消极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促使人们得到一个丑陋的结局。故事中的老木匠也曾有好的开始,甚至有好的整个过程,可只有这结局不尽如人意,可谓遗憾。正因为生活中很多人都像老木匠一样,没有做到善始善终,以致抱憾,所以我们才要引以为戒。

其实,当我们深究做人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时,就会发现支撑我们做人有持之以恒信念的最重要的两个积极因素——意志力和专注力被削弱了。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名叫“乐羊子”的贤者,他年轻的时候无所事事,整天不是在家好吃懒做,就是在外闲逛。后来,他娶了一位妻子,这个妻子贤良淑德,知书达理,而且颇有见地。

有一天,乐羊子妻对乐羊子说:“你堂堂七尺男儿,总是赋闲在家不好,如果你能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将来就可以做大事了。不过,咱们这里是个小地方,你总在这里转悠,是不会有出息的,不如准备一些盘缠,到远方去游学吧。”

乐羊子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便收拾行装,离开了家乡。一年后,乐羊子妻正在家中织布,忽闻门外有动静,便起身开门,没想到乐羊子竟站在门外。

乐羊子妻欢喜万分,马上将丈夫迎进屋中,隔了片刻,乐羊子妻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一暗,说道:“你去外面求学,怎么一年就回来了,难道已经学完了吗?”

乐羊子愁眉苦脸地说道:“我很想你,根本学不下去,而且游学的生活太苦了,你又不在身边照顾我,我实在坚持不了了。”

乐羊子妻一听,立刻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乐羊子赶紧上前阻拦,他的妻子却说道:“你看见了吗?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一尺、一丈。一匹积累起来的,我每天专注于织布,再累也不会觉得辛苦,经年累月织下去,从没想过要放弃。

我今天把布剪断,就等于前功尽弃。你读书就像这织布一样,你思念我,我很欣慰,可这样一来你就无法专注于学习;你意志不够坚定,稍微受点苦就跑回家,你总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成才啊!”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马上折返回去继续求学,此一去整整七年,期间,他从没回过家探视,也从未中断过学业,直至学成归来。

人生中很多消极的东西,甚至是积极的东西,都有可能会击溃人的意志力,涣散人的专注力,使我们做人半途而废,成功地起,却失败地回。

所以说,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考验,我们所接受考核的唯一内容就是做人,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住专注力和意志力,将立于起点时那副饱满的身心状态毫无减损地保持到终点,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