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复制链接]

1#
咨询白癜风 http://www.jydxy.com/m/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魅力无限。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修身正心。修身正心的核心精髓是“守中”。“守中”,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

什么是“守中”?“守中”就是坚守“道心”,坚守本心。

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历经战乱和*治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主体内容,后来,印度佛教的传入,佛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补充。

人决定着社会状态,创造着历史。事物的决定因素是人,人的决定因素是人心。人心是人立身天下,生存,生活,发展,成就的核心关键要素,也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核心关键要素。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

先修身正心,而后方能“平天下”,“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一切文化及其教化的焦点都是聚焦于人的修身正心,解决人的修身正心问题,是解决社会发展一切问题的根本。

所以,道家,儒家,佛家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的主体,其核心思想内容都是聚焦于人的修身正心,核心精髓都是教化世人坚守道心。其主要的区别是,道家、儒家、佛家在聚焦于人的修身正心、坚守道心的思想内容上的切入点不一样,各家都是在用自己的特色语言表达着相同的内容。

道家的主要文化经典是《道德经》儒家的主要文化经典是《四书五经》,佛家的主要文化经典是三藏十二部。各家思想内容的核心精髓都是教化世人坚守道心。

道家的主要文化经典《道德经》,在科学的层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坚守道心的科学理论依据、坚守道心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原则与方法、坚守道心的目标和意义以及不坚守道心,偏离道心的危害。

《道德经》思想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完整性使中国文化具有了系统性,科学性,真理性,完整性的文化特征。《道德经》系统而完整地表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和核心精髓。

所以,《道德经》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居于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地位。

不懂《道德经》的思想内容,就不知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不懂人生真谛。

一、《道德经》的科学性体现在其思想理论来源于科学研究(不是来源于哲学家的哲学思考、思想理论家的逻辑思辨、世间人生感悟)。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的科研方法是“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极其贫乏,科研方法极其简单初级,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

“观”,是圣人老子所用的认识、探求宇宙天地万物真理实相的有效的科研方法。不仅老子,古代中国很多的科研成果都是研究者用“观”这一有效的方法探索得出的,比如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八卦图等等。其实,现代的先进的科研方法也是“观”,只是科学仪器增强了观的能力而已。

圣人老子“观”到了什么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道德经》第一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道德经》第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十四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圣人老子,通过“观”天地,发现并认识了“道”及其伟大性质,于是向人们推介。

“道”,是无形无状、无边无际、弥漫着能量的虚空。

“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实际的存在物。

“道”的本体是“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和“有”,同出而异名,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字之曰“道”。好比大气层与云的关系。云(有)是看得见的大气层,无云的地方(无),是看不见的大气层。云和无云的地方,其实都是一个整体的大气层。

所以,天人合“一”。“一”,就是整体的“道”。“道”就是“一”。“一”就是“道”。

天人合“一”,意思是,天(整个虚空和人之外的万物)与人是一个整体,天与人同源,同根,同本,同本性,同道心,同本心。天与人是一个整体的道。

本心就是道心。天性就是人性,人性是天性的表现。

天人合“一”,是科学的结论。

天人合“一”,是生命存在的真相。

天人合“一”,是坚守道心的科学理论依据。

人心原本就是固命本心,与道心合一。之所以需要修身正心、坚守道心,是因为人心遭世间尘俗染污,受毁誉得失牵累,被私心私欲遮蔽,迷失了本心,偏离了道心,人心与道心没有合一。于是,圣人沦为了凡人,佛性沦为了俗性,君子沦为了小人,光明清净的道心沦为了阴暗烦苦的人心,智慧人生沦为了无明人生。

二、如何找回迷失了的本心,坚守道心?方法就是,依据天人合一的生命真相,效法天地,一点点地克服人性因自我而产生的人性弱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效法和遵循道之德,回归道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道德经》第十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an)贤。}(《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三、道呈现出来的德(道之德)称为玄德。玄德的本质内容是“无为而无不为”。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十章)。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四、因自我意识而产生的人性弱点,是人生一切烦苦灾祸的根源。祸害了自己,也祸害了天下国家。

道心、本心的根本本质是无我,人心的根本本质是自我。万物的天命本心是无我,但是世人迷失了本心,因错误认知而颠倒梦想,形成了自我意识,有了自我分别心。有了自我分别心,随之就会去贪求自己想要的,排斥自己不想要的。于是产生了自我的个人欲望和利益追求,有了名利心,虚荣心,贪欲心。

因自我意识而产生的人性弱点,在行为上的主要表现,《道德经》归纳为:自见(xian),自是,自伐,自矜,自骄,逞强,不知足,不知止,欲得(贪得无厌)。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修身正心,就是要一点点地去除这些人性的弱点,直至回归于道心,做到“无为而不为”。

自见,自我显摆。虚荣心的突出表现。争面子,争光彩,想求得别人评价自己很行,很能,很厉害。总爱与他人比高比低,比大比小,比富比贵。一旦自感失了风头就会嫉妒、憎恨,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自见者,争了面子丢了里子,争了光失了德,显露的是自己的肤浅和狭隘。

自是,自以为是,固执偏见,显示我最行,我最能,我最厉害。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高明、厉害、正确。听不进建议,听不得批评,不能兼听,不能宽厚包容。自是者争到了权威,反而失去了人心,暴露出无知。

自伐,有了些成绩就炫耀吹嘘,飘飘然,爱表功邀功,依功争名争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求别人感恩戴德。任何事都是各种因缘的助力,不可能是孤立的。各居其位,台前的聚光是台后众人的助力。自伐就是有了功劳而忘记了感恩,孤立地认为有功劳是自己很厉害。自伐者,争得了功名,反而丧失了卓越,落入了庸俗。

自矜,骄傲自大,俯视他人,渺视他人,没有平等心、恭敬心、感恩心、慈悲心。自矜者太自满,反而不能成长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最终沦落为最差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a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道德经》第三十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五、《道德经》明确指出了修身正心、坚守道心的目标,科学而真理性的揭示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人生存在的最大价值。并且揭示了创造辉煌人生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关于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人生存在的最大价值的话题由来已久,不绝于耳,但是,都是一些哲学家的哲学思考、思想理论家的逻辑思辨及世人的人生感悟,都不是基于对宇宙天地及生命真相的把握,只是头脑思维而已,都不具备科学性和真理性。《道德经》是基于对宇宙天地及生命真相的把握,科学而真理性的揭示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人生存在的最大价值。

1、坚守道心的目标是“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2、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人生存在的最大价值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是创造辉煌人生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遵循着自己的本心、本性、道心。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德经》第四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六章)。

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所有智慧的总源头。道的智慧是天下最大的智慧。

道存在的常态是“无为而无不为”。道的这种存在常态是由道的根本本性,即道心决定的。道心的表现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最大智慧的道心决定的存在常态是“无为而无不为”。天人合一,天性就是人性,人性是天性的表现。所以,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人生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这是由生命的天命本心、道心决定的,不是谁的指令。

常“无为而无不为”,则合道。不“无为而无不为”,则不道。不道必定是遭天之道的惩罚。

道是万物的总源头,道依靠“无为而无不为”创生了天地万物,而且创生能力无穷无尽,用之不盈。

天下最大智慧的道心依靠常“无为而无不为”,创生万物的能力无穷无尽。天人合一,效法大道大智慧,所以,创造辉煌人生的唯一途径和方法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这是由生命的天命本心、道心决定的,不是谁的指令。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不可能再有更好的方法与途径。“无为而无不为”是天地间最大的智慧。

历史上的辉煌人生都是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创造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什么是辉煌?

辉煌不是指人生当多大的官,有多少钱。辉是光,煌是火,辉煌就是发光发热。

无条件无所求而且是积极主动的发光发热,光亮温暖众人,像天上的太阳,像地上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在种善因,积厚德,创辉煌。

你为家庭发光发热,就是家庭的辉煌。

你为组织团队发光发热,就是组织团队的辉煌。

你为国家发光发热,就是国家的辉煌。

你为天下众人发光发热,就是天下的辉煌。

利益了多少人,人生就有多大的辉煌。

你若为衣、食争来争去损人利己,你就发不了光,发不了热,人生渺小无辉煌。

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wéi):坚守“无”的根本、“无我”的本心做事,意为无我、无私的做事。无:道,道心。为:作为,做事

无不为:无为的状态下,无所不是积极主动的作为。即“善利万物”。

无为而无不为:无我无私的做事并且无所不是积极主动的作为。也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争”。

“无为而无不为”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是:民族牺牲精神。无我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老*牛”精神。孝敬友善诚信勤劳节俭的品德。

六、《道德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坚守道心的意义以及不坚守道心、偏离道心的恶果。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六章)。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三十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一,就是道,也是道心。)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七、《道德经》还从哲理、治国、用兵、管理、伦理、养生、修身等等不同的角度例举了具体的事例,多角度地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坚守道心的原则、具体方法、意义及“不道”对于天下国家和自身的危害。

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随着历史的选择和积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主要由先秦道家、儒家思想组成,之后,佛家文化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中,逐步成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有益补充。

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是“守中”。守中就是坚守道心、坚守本心。

道家、儒家、佛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