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16章虚极静笃,沉静无为 [复制链接]

1#

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尽力使心灵逐步达到虚静的极限,恪守无私清静的深厚人生,使其最终升华到顶点。万物都在生长发展转化消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我已观察到了它们的许多变化过程,但无私的教化永不变。生灵万物,虽然都在纷乱繁杂的公私斗争中生活着,但最终都要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归顺于道性无私这个根本感召。能返归于道教化的行为做事,叫作归根。归根后的无私作为,这就称作虚静。恪守虚静,就是对应或回归了自然的无私秉性,可以称它为复命。做到复命的人,就是知晓掌握了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叫作知常理。知晓运用客观规律做事的人,叫作明达了事理的人。不知晓用客观规律行事的人,就会胡作妄为,必然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恶性后果,叫作妄作凶。懂得运用自然法则做事的人,就能包容一切而不独尊独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包容性,做事才能坦然公正,公正处事才能周全事物,周全事物乃符合天道,符合天道,事物才能相对长久的健康发展,于个人或他人则终生不会带来祸殃。

不认识永恒的规律,强做妄为的结果就是凶。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不被欲望牵头鼻子做糊涂事,就会拥有开明和智慧。

了解大道的人,是一种虚无的,如山谷一样的境界,如大海般壮阔的形象。只要我们能使自己的心境达到这样一种虚无寂寥的宽广,坚守着清净无争的心态,我们的人生就不会遭受到危险和失败,因为我们是与大道相同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如何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呢?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摒弃我们的欲望,回归生命的本源。

人们刚出生时是极其单纯的,只有饥饿的感觉,只知道吃东西,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更多的追求。但是随着人们的不断成长,人们不断了解世界,使我们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需求和希望,而这些需求和希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了我们自身无法控制的欲望了,而且使我们上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就是因为欲望这个东西,使我们的心灵蒙上了污垢,无法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欲望让我们忘记了自然规律的真意;欲望让我们淹没在繁华锦绣的喧哗中,而无法得到平静。

做管理者也是一样,不被一些眼前的利益所诱惑,那么他就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就不会违背客观规律办事,自己的公司也不会遭受到危险和失败。

我们只有了解到大道沉静无为的根本,将事物的一切来源弄清楚,自然而然就可以包容一切,也自然而然地摆脱掉了欲望的束缚。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