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有的古籍是孤本,为什么就不能多抄录 [复制链接]

1#

许多人都喜欢藏书,藏书圈中,对古籍有善本、珍本和孤本的说法,其中孤本最为珍贵。可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孤本在起初抄录不抄多几本呢?其实古籍在传抄时并非只有一本,只是最终流传下来就剩了一本,所以称为“孤本”。

不过确实有一些古籍成为孤本,是有比较特殊的原因的,例如公元年,明成祖朱棣的登基称帝,为了显示自己是文治武功,同时也为了拉拢人心,就下令编编纂一本史无前例的巨著,就是极为珍贵的《永乐大典》,这大书规划有多大呢?

明成祖耗费了心思,集中采纳了收集回来的七八千种古书,再让二千多人同时参与,花费一年时间编撰而成,2年时间重新校对和最终定稿,本来的名字也不叫《永乐大典》而是叫做《文献大成》,因为它更像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还在编排上花了心思,更类似于近代的类书和数据库,你想找什么,想找到一个关键字,就可以查阅相关的典籍。《永乐大典》包罗万象,接近总计有一万多册册、二万多卷、接近3.8亿个字,最后朱棣觉得《文献大成》名字太文绉绉了,下令改成了《永乐大典》。

明朝的活字印刷术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永乐大典》很别致,他稿本事抄录编撰而成,由于内容过于的庞大卷帙浩繁,稿本出来后无法进行刊印。到了公元年,明朝迁都后,主要的心思花在漠北的草原上,《永乐大典》也就被搁置在库房里,此后,嘉靖才又闲情把永乐大典又抄写了一部,可就就抄这部书,嘉靖也花了五年的时光。

后来永乐大典的命运,随着时间的迁移,几百年的时光过去,留存下来许多都是残缺不全的孤本。

相比起来《四库全书》就被《永乐大典》的命运好多乐,前后合计抄录了七次,而且大部分的保存也较为完好,至今还有三部半留世,要不估计也成了孤本。

可“孤本”有一个问题,就是难辨真伪。例如汉朝时期在孔子家里的夹墙,发现的《尚书》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是孤本内容或者和原本出现不一致,可是由于无法证明其真伪,可是这样的典籍也可以是孤本吗?这确实要理清一下孤本的定义是什么?

孤本的定义

其实按照字面的理解,孤本就是全球范围内现阶段,存世只剩一本古籍,当然范围包括拓本和手迹,反正内容就是仅剩一本。全球的孤本很多,但是我们非常难见到,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孤本太过于珍贵,大部分不会被博物馆展出,而是被精心地保管起来,不过里面的内容却回被整理后公布。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清华简,长沙马王堆汉锦等等,这些古籍成为孤本的原因,和永乐大典的情况不同,它们成为孤本是另外有原因的。

首先要理清孤本的概念,多指的是古籍,因为一些现代书籍,因为毫无价值成了孤本,虽然有收藏意义,但是和古籍孤本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永年在《古籍整理概论》中解释"古籍"的定义。"古籍"其实就是古书的一个统称和雅称。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非常有意思了,什么时间才算是古呢?古人称的书,又是什么?这完全和现代意义是不同的。

中华可探索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组合起来,能不能叫书?其实甲骨文是不能称为书的,那么类似一些流水账的古代资料,里面也有很多文字记录,跟书的装订很一致,也不能称为书。

最早的"书"的定义,就是春秋时代孔子整理出来的《诗》《书》《礼》《易》《春秋》等等典籍,后人对此称为"五经",当然还有许多的注解。后来随着诸子的出现和各家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经、史、子、集各类内容的汇总,这些“书”才汇成了中华文化庞大的古籍体系。

而"古"要到什么时候呢?上文提到过,最早的书是诸子们的学术巨著,所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些古籍出现的时间,无论它用任何的形式体裁记载,例如竹简,锦书,纸张,刻版等都算是古籍。但是古籍也有个个近代的时间划分,基本以清末为主。春秋战国到清末这段时期的书籍。都可以称为古籍。

而古籍成为孤本,是有五个主要原因的。

第一:时间原因造成的孤本

许多古籍,在编撰出来的时候,当时不是孤本,但是因为历史的长河,被渐渐的变成孤本。特别是在先秦时期的典籍,因为记载体系依靠竹简和雕刻,其传抄的难度比较大,哪怕后来出现了纸张等载体,出现了先进的雕版印刷,但是在一段时期,书籍的传抄和雕刻印刷,都是极为昂贵的,所以许多书籍,除了一部分是朝廷制定的传抄的书籍外,其他的书籍很难被大规模的勘印,所以书籍虽然有一些存世,但是纸张和各种载体,并非是石刻,所以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耗,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导致很多古籍失散,并且别说孤本,连一本都没留下来,最后只剩个书名。

第二:历史原因造成的孤本!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经典被广泛流传,到了明朝时期还成了每个士子必备的工具书,这些书籍倒是不怕成为孤本,但是许多其他家的学说,就没儒家典籍那么好的待遇了,许多典籍因为少人问津,甚至是没人去阅读和了解,变成了毫无传抄的渠道和空间,渐渐的就越来越少,最终变成了孤本,当然还有一些是不幸的典籍,例如在后唐末帝李从珂,不但一把火把传国玉玺烧失踪了,还把许多珍贵的典籍烧的灰飞烟灭,这些的情况也造成了许多孤本的产生。

第三:技术原因造成的孤本。

古籍在古代制作大多是以手工为主,在宋朝之前,很少进行大量印刷,因为技术的限制,影响了古籍的存世数量。而且在古代的雕版印刷一册书,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随便一户人家就可以负担得起,就算你写好了一本书,也的拿去给书商看看,如果是自己的笔记类典籍,只能依靠传抄留世。如果古人要自己出书,活字印刷术没出现前,因为一书一版,因而书籍分版本,还要付版费。

而一些孤本,也因为技术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书坊刻印,在筛选和校对时,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其中的一些版本就成为了孤本,甚至一些版本(如宋代)刻印的古籍,因为只留下一版了,虽然他在明朝出现了复刻版,但是在孤本的意义上说,这个宋刻孤本了。

特别是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古籍因为是写在竹简和布帛上。因为这些材料制作难度大,价格昂贵。其价值更为珍贵,而这些古籍内容比后世的印刷版本,在内容上更是孤本,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道德经,就完全和后世的版本不同,这也算是孤本了。

第四:自然灾害和损耗造成的孤本!

在古代受文化的影响,普通人要读书认字,可不是现在那么容易,要接触到书籍是更难,许多书籍都是少数人圈子中流传。而古代读书人更喜欢"读书破万卷""文选烂、秀才半",其中的"破"和"烂"两个字,就能够形象比喻,他们手里的书籍是什么样子。孔子更是纬编三绝,竹简都被他读断了麻绳;以纸张为主题的书籍,更是经不起自然的损耗,例如刮风下雨,还有火和土地侵蚀,所以许多的书籍难以保留到现在。

当然,就简单地阅读造成的损耗还不算什么事,意外的事件才是对古籍最大的伤害。例如历史上记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多少春秋典籍不能传世,并且还明令禁止传世,所以这些典籍连传抄的机会都没有了。

第五:收藏原因造成的孤本?

古籍的出现,很早就造就了一批藏书家,而这些藏书家也为是让古籍成为孤本的原因之一,或者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因为古代的藏书圈子是封闭的。在古代许多大家族都会有自己的藏书楼,而一些藏书楼中,就会有孤本,这些孤本藏书家是很少借阅给人传抄的,为啥?

藏书家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而孤本内容极为稀罕,更是收藏家是如性命的宝贝,但是为何这人不趁机会抄一个本呢?这里我分析一个孤本的掌故,或者你就懂得一二了。

古代,有一个叫做杨守敬的人,曾经获得一本宋刻的《本草》,这书当时是孤本,所以极具价值,昂贵不说更是珍奇,他的邻居柯逢时非常的也是个书痴。一天,这位邻居找了一个借口,说有一个富豪对这册孤本很有兴趣,他拿过去给人家看一眼,杨守敬当时想一眼而已,也就同意了。

可这邻居拿书回家后,立刻叫来了全家人一起抄书,一夜过去,这本书就被抄了下来,第二天虽然把书还了回去,可是几个月后,这本《本草》满大街都是,杨才知道上当了,因此,非常的愤恨移家从此以后两人是终身不相见。

古代的很多藏书家如天一阁,都会有藏书的管理方法,禁止藏书被人借阅出去不归还,甚至孤本是完全不借的,因为一些藏书家已经开始把藏书当古董或者是比财富更重要的传承。而古代的诗书世家,就是这样形成的,一个家族藏书越多,出现的状元和读书人就越多,其族就越发达。这也是藏书造成的影响力。

清代藏书家钱曾,自己的藏书已经有了数十万卷,钱曾后来还接受了钱谦益的部分藏书,可是他对藏书是非常吝啬的。

他曾经把藏书编撰成了《读书敏求记》,他写好之后,对这本书视如珍宝,任何人都不借,这就是当年藏书圈,封闭的藏书观念,不过一天他的朋友趁着和他喝酒,拿走这本《读书敏求记》,回去抄录备份,他知道了以后,当然很生气却无可奈何。所以能看出孤本收藏者,是非常不愿意孤本流传出去的。因为藏书家们觉得这些书都是物以稀为贵的宝贝,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借于他人,或者继续抄录一份,因为这样一来孤本就孤了,失去了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可是这样一来如果发生一些意外,那么这些古代的孤本就是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反而又造成了大量的书籍散失,又让更多的书成为了孤本。

结语:

综合的来说,古籍成为孤本,主要是古人和现代印刷方法不同。虽然在宋朝出现了印刷术、造纸术在中国人也很发达,但真的要把书印刷出来,还得花众多的真金白银。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而且就算能传抄一本书,当时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加之古代能够真正能够识字、写字的人寥寥无几,但是一本古籍,要抄下来,得需要一个识字的人慢慢地在上面抄写。如果没有印刷术,一本资治通鉴没有三年五载抄不下来的。你要他怎么再抄多一部呢?

而且纸书写材料,保存时间不如甲骨之类,长时间会腐烂,藏得不好还会遇上各种使藏书毁坏的因素,哪怕是宋朝到了现在,也过去了一千多年,纸不易保存的因素也影响了书籍的流传,藏书家的物以稀为贵观念,也让他们收藏起自己不为人知的珍贵孤本,而后世的人们,要想把这些典籍传抄流通于世,连有这本书都不知道,怎么去抄录,让孤本多几套留存于世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