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大道无形为何悟道艰难梳理经文断句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lianxi.html

这是《境法云伴道德经》的第八回,我们来伴读解析,通行版道德经的第67章,开篇句为: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这一章的几个古本之间虽然有些文字出入,但对整体内容的表达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一些比较重要的区别之处,境法云会在整理好的原文括号当中做出标注。另外通行版的断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已经做出了适当的合并和调整。(郭店楚简中无此章内容)

在这一章里,老子老师首先对于为什么世人无法具体形象的认知,什么是他所说的本源之“道”,做出了说明。

同时,对于那些一时无法悟道,亦无法全面理解领会经文中,本源之“道”理的学习者们。老师给出了一个简明易行的意识行为三准则,来保持坚守。不管是行于世间,或是修道参学,有此三法宝常伴,便都能够平安无忧,稳步精进。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梳理后的67章原文。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事)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救)之,如以慈垣之。

现在我们来逐句的,对本章进行伴读解析,第一句: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天下人都说我所描述的“道”大(无限)。却似乎什么都不像。正是因为“大”(无限),所以她不会类同于任何有形有相的具体事物。

(关于“大”的强为之名的相关,大家可以查阅第二回的伴读)

天地之大,看似无边无际,其实皆为有限。有限便有形有相。道之大,本是强为之名曰“大”,就是勉强地用大这个字来形容。其实她无限无垠,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又如何能够有具体的形象呢?人们想要通过具体形象,去理解思考“道”的存在;那便是通过有限去理解无限,这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来老子老师继续说

若肖久矣其细也。

若是像(有形有相)久了,道它也就变得渺小了。

这句直译下来,有点难以理解,有学者认为这一句是错简。其实关键问题就是在一个“久”字上。如果没有这个久字,这一句便是简明通顺的。“若是有形有像,那便就渺小了。”

但是境法云对比四个版本,皆有这个“久”字,所以传抄错简,应该不会同时的,多出同一个字这么巧合。

其实,若是结合前几回我们伴读中学习的道生万物,以及“大曰逝”等内容来看,这一句便不难理解了。道乃万物之母,天地之始。同时,一切有限的存在,皆属于无限的一部分。而这些有限的;有形有相的存在,便是无限的“道”肖久而细,幻化生衍而来啊。

大白话就是说:由道之本源幻化而成的,处于当下成为的各种形象存在,时间久了,便忘记了自己无限的本质,从而也就变得渺小了。

另外,境法云觉得,这里有必要进一步说明一下,这一句之所以会被认为可能是错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得到的,王弼传世版中,包括通行版中,这一句都出现了明显的断句错误。内容是这样的:“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这明显是把下一句的开头,用作强化语气的“夫”字断到了前面的结尾。而“也”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形成的副词,就是我们现在的用法,你好我也好的“也”。

所以道德经中不管哪个版本,只要出现了“也”字,不管这个“也”字在真实的经文中是否存在。它都一定是语气词或助词。而历史后人,不管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那些特立独行,想要独树一帜的断句方式,都不能罔顾历史文化背景,跨越时代的去断文解字。

还有就是,不能用任何方式,去破坏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让整章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变得混乱怪异,从而背负上乱经欺世之责。同时,这些状况也会让后人们的读经学经,变得更加艰难困惑。

导致道心也逐渐偏离了求真之路,而更喜欢去故弄玄虚,迷惑人心。

话说多了,估计又要被喷了,就这样吧。

下一节我们继续来研究老子老师在本章中,给我们提出的三件护道法宝。

未完待续,感谢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