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识老子多版并读道德经第十二章 [复制链接]

1#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http://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

楚简、帛甲、帛乙出自: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

河上、王弼、傅奕出自:中国古典藏书03道藏

五色:青、*、赤、白、黑。最早见于《尚书》。在今看来,就是黑白加上三原色。

五味:酸、苦、甘、辛、咸。最早见于《灵枢》。

五音:宫、商、角、徵、羽。最早见于《灵枢》。

发狂:表现出狂放、狂妄或狂热。《说文》狂,狾犬也。

盲: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无见识、无目的。《说文》盲,目无牟子也。

妨:阻碍,伤害。《说文》妨,害也。

爽:差失,违背。《说文》爽,明也。

聋:本义是老农耳背。愚昧;不明事理。《说文》聋,无闻也。

令人:帛书甲乙两本均做“使人”。

目盲:甲本作“目明”,乙本作“目盲”。

甲本、乙本2、3言与传世各本顺序不同。见上文。

帛书出第一言无“之”字,后四言均有“之”,傅奕本去。

圣人之后,帛书甲乙均有“之治也”。

为腹之后,帛书乙本有“而”。

为腹而不为目,同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

五色会使人眼花缭乱,不能辨认事物。骑马奔跑在田野打猎,会使人表现出狂放。难得的财物,会使人出行收到阻碍。五味会使人口舌辨味出现差失。五音会使人耳背,不能明辨事理。因此圣人治理国家,实民之腹,不让五色、五味、五音等乱人心智。所以去彼取此。

圣人之治:本章“为腹而不为目”关联第三章“恒使民无知无欲”融汇贯通。使人不识五色,不欲五味,不辨五音,不再驰骋田猎,不贵难得之货,此为去彼。而去“实其腹”为取此。

腹目之辩:腹常言“肚子”,“实其腹”引申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目常言“眼睛”,此处“不为目”当包含“眼耳口”之概念,引申为感官之需求。“虚其心”使人不盲目攀比,“弱其志”使人不力争获取。去彼取此使“民自朴”。

六种版本《道德经》学习笔记:第十一章

《道德经》在道教中的传承

(插图源于互联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