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如何真正得道像婴儿一样就可 [复制链接]

1#

前言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古代经典《三字经》的第一句,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但是人性到底是善是恶,学者们争论不休。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人性不是绝对的善或恶,成长环境与个人的选择和行为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从婴儿的角度详细探讨人性这一话题。

人性:善或恶?

1、孟子与荀子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内在地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道德规范。荀子则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行为有自私、贪婪、自大等恶劣习惯,如果随着天性而行为,后果不堪设想。荀子非常强调个体的环境与教育对于性格的影响。

2、人性判断问题

正像文章中所言,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往往是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人际关系。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赤子之心”,不受别人的影响,自始至终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便是已经得道。人性是非善非恶的,就好像一根木头,经过刻画可以被打造成各种形态;人性就像白绸子,染一下就变成各种颜色。人性一开始是个白板,而后环境与周围信息不断影响着我们,选择也构成了我们内心的善恶。

婴儿的人性

1、婴儿与七宗罪

婴儿的人性十分单纯,没有形成可感知的善恶观念。刚出生的婴儿是个纯洁的白纸,不会有傲慢、嫉妒、愤怒等行为。正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落后,人性的善恶品质的善恶品质会逐渐呈现,形成成人之后的行为与态度。

2、婴儿象征“大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婴儿来比喻“大道”,因为符号象征了纯真与自然。若要得道,就得如婴儿一般,率真而纯净。

如何“得道”

1、拥有“赤子之心”,坚守初心,不受别人影响。

2、纯真真诚不作假,与世无争,真心善待自己和他人。

、明辨是非,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周遭的环境和他人。

4、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受困扰,达成正确决策。

《道德经》中还有更多的处世哲理,可惜世人读《道德经》者多,懂《道德经》者少,以《道德经》处世立身者更少。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的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才恍然大悟!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的利害之处,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任何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

而且读会道德经能让你更好的掌控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字字珠玑。

很多人在读《道德经》时总是觉得晦涩难懂,不知道从哪下手,就算空口读了一遍却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推荐大家一套白话文版本的《道德经》。

以经解经”不脱离原文的方式,把老子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智慧思想一点一滴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通俗易懂。

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字迹清晰,版式精美,字句字号合适,阅读体验感好!装帧设计清新小资

读这本经典,可以领悟其中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学习为人处世的方略,更可以汲取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故将此经典推荐给大家。

仅需75元,就两包烟钱,学到人生处世大智慧。

WL精装册道德经+山海经+周易足本无删减彩色插图小店¥7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