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复制链接]

1#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454.html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的话。这段话首先说明了三种层次的人:上士、中士和下士。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就以家庭教育为例,不同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孩子,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关于这点,结合最近学习《道德经》课程又又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我家孩子目前处于初二上半学期刚结束,个子已经和我一般高了,预计下半学期就会比我高。刚好处于青春期逆反比较强烈的阶段。我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少说、少干预、多陪伴。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小学低年级时差异很大。小学时相对比较听话,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时家长说话很多时候会管用的。而初二这个阶段,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许多,你要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很平等最终的态度去对待。在这个阶段你说多了、干预多了孩子很不愿意,闹不好还会搞坏亲自关系。我和老婆目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能引导就引导一下,不能引导就做好后勤工作,维持良好的亲自关系。比如说我补出差时,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共进晚餐,这时候和孩子聊天就很顺畅,她会主动给你讲学校里面发生的各种事情和各种八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时机,有互动,有讨论,而且孩子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也乐于接受。

当我沉浸在以上成功做法所带来的良好状态时,突然在《道德经》的学习中发现了和我做法暗合一致的说法,“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弗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做事情只是顺其自然。他用行为自然而然地影响人们,实行不言的教诲,而不是强行地灌输什么道理。他生化并顺应万物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加占有,润泽万物而不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功绩。

很多家长在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甚至是在孩子已经独立的情况下还在不停地进行控制和强行干预,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悲剧。年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就是最好的案例。吴谢宇的母亲对孩子有极强的控制欲,比如母子俩每晚必定通话;对孩子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允许偏离轨道的事物存在;与两性有关的字眼,是绝对的禁忌。长久以来,吴谢宇也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生活着,却在无形间压抑了作为孩子的天性。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表面上听话、懂事,但真实的内心却极度压抑?如此令人痛心的弑母惨剧,给所有人一个警示,那就是不要试图把下一代,教育成极度追求完美的孩子。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的家长就是过度控制,最终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侯瑞鹤就曾写道:完美主义倾向的家长,会让孩子陷在永远都没有办法让家长满意的消极情绪之中。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学会伪装、逆反,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对今后成长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要知道,完美背后,必然有其代价。反而是那些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家长,最终发现了孩子成长的空间,与孩子携手并进。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是当代父母最难做到,也最需要做到的一堂必修课。与其说北大学子弑母是一种极端的人伦惨案,不如说这是一场家庭教育失调的悲剧。最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要老想着我是老子,你必须听老子的。你真正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层次,让自己活得精彩,给孩子做榜样,在前边做引领。适当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放手,而绝不要抓在手中不放。就是《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中所讲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进行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子孙世世代代遵循,做到修身而齐家的目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