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之我思 [复制链接]

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畏之、侮之”应该是管理的初级阶段,而不应被全盘否定价值。

在当代社会的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基础假设是:管理对象的非善和逐利。如果管理对象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守法的、无私的,那也就不存在管理的必要性了。

所以,畏之、侮之一定是管理的初级手段,通过这些或许粗暴的方式,使得那些由非善和逐利的管理对象形成的组织具备一定的秩序基础,而后随着管理者的管理升级,管理方式逐步走向“亲而誉之”、“不知有之”,而不是一蹴而就,接手一个组织的管理直接就参照“不知有之”的无为之治,否则,组织的行为将不受控制,业绩将无处问询,管理者最后只能落得能力不济、不负责任、甩手掌柜的名声,和高阶的管理哲学扯不上半点关系。

2.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纯属乌托邦幻想,是方向而不是目标。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是跟随者、也只能成为跟随者,因为他们并无主见,且极易被情绪和氛围影响认知判断,从而产生冲动、非理性的行为。如果管理者贵其言,或者大多数改革都让民众觉得“功成事遂式的不疼不痒,那么管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仅能作为方向而存在,且仅就沟通层面的民众情绪而言,而非具体的行为措施,即采取的管理举措通过多维度沟通等手段,能够让民众产生最大程度的心理接纳、甚至积极配合,而不是为了不产生管理纠纷而采取极少的管理措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