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在道的面前,万物平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什么情况 http://m.39.net/news/a_5920693.html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感悟

“道”是珍贵的,老子告诉我们无论是善者还是不善者,都寻求着“道”的庇护,只要你虔诚求道,都可以得到回应。“道”在守护万物面前是非常平等的,它有求必应,有过必除。

尤其是对于执*者而言,老人认为与其献礼,不如将“道先给他们,在公平公正的道面前,他们会追随着成为一代清官。”

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俗话说好人也做坏事,坏人也做好事,当一个“坏人”寻求宽恕,一心向善时,“道”也会以宽厚的胸怀接纳他。

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恶名昭著,行事野蛮,百姓都怕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被当地称之为“三大祸害”。后来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回来,听说乡人正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有了悔改之意。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谨记“道”的可贵,方能知错就改,我们就能以良好的品行的得到尊重,因美好的言辞交换真心。

讨论

你有什么信仰吗?

以上言论仅为个人理解所得,如有建议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