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通易,血荐轩辕深切缅怀曾仕强 [复制链接]

1#

先生,也走了,来得如此悄然,仿如这入冬时节在回家的路上,那道旁树上一片叶*自自然然地飘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午时,不经意间打开网页瞥见这标题简单的几字讣告,再不忍卒读下文…...

实不期然,只是不舍,在这一年又一度的雪花尚待飘临的前夕,遽闻噩耗,心沉铅云,隔海遥望,一渡茫然。其失落之感,无以言表,甚却哀痛又悲凉……

但若此,先生又定笑我:“非也,小子不闻老子“以智统情”之典故乎?”我顿默然,无以为对!

静心默念今生有幸,冥冥中又何缘相识并神交于先生乎?百家讲坛中,是《杨修之死》,或《胡雪岩的启示》,哪一语醍醐灌顶,又哪一言点醒梦中之人?……

先生生于书香门第,出于礼义之家。年少时寒窗苦学,终生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实至名归,不负夙愿。唯一生慎独,秉持修身齐家,以做好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自豪,悠悠于广大精微的国学天地,挖掘民族瑰宝,以德传道,实高山仰止,为我钦敬。

还记得那个秋雨连绵的午夜醒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摸黑打开电台,没想到传出来的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原来导播的是先生夫妇央视访谈录。那娓娓道来的话语情真意切如沐春风,似涓涓细流沁入心脾,没有大道理,只存小家珍。先生家庭夫唱妇随,琴瑟合鸣,在事业上相互支撑,在生活上配合默契,恪守良好家风抚育子女,言传身教,使之各成所业。

但更难得可贵的是先生并不以小我成就为念,而是身体立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阅历丰繁,潜心学术著书立说,三尺讲台呕心沥血,对外弘扬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内拔雾除蔽,正本清源。第一人提出“中国式管理”学说,第一次将中国人情世故提高到理论层次进行探讨,归纳演绎萃取精华,品评幽曲回归本真,以天道自然促族群和谐,安享幸福人生。其气度之恢宏,其心胸之畅达,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哲理意趣蕴藉跃然,为我平生所未晤,感悟于胸心仪虔诚,实在渊于先生始终拥有一颗仁爱的童心,欲实现推已及人的人文情怀的缘故啊!

在闲暇的间隙,在晚上入睡前,在开车旅途中,在公园散步时,聆听先生的讲座,从治学到立业,从功成到身败,从财富到权欲,从家庭到教育,从人情世故到生死相依,宇宙万象一画开天,阴阳分合花开花落,总期能汲取万一,弥补人生之缺憾。

谈到读书,先生常说,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资讯之发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但“人生有涯而知无涯”,面对这爆炸若汪洋大海般的知识信息,我们又究竟应作何取舍?我们匆忙而短暂的一生应制定怎样的读书计划?读什么书?如何读?读书越多与个人修养人生成功越成正比吗?

古人并没有我们现在接触的书多,但仅靠践行精读的几部书一生颇有建树的也比比皆是。选错书还不好少读书,多读书还不如深读书。孔子虽“有教无类”广开师门,但对那些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人他也是不教的,所以才发出那振聋发聩的“学而不思则罔”的感叹啊!

“《易经》只是用来算命的迷信工具吗?《易经》又能算命吗?命运到底是什么?何为“太极”?何为“阴阳”?又何为“八卦”?所谓“五行之说”又讲的是什么?“风水”完全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无稽之谈吗?”所有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几千年的问题,既老生常谈,又众说纷纭。

先生以几十年如一日深研缜思的渊博知识,独避溪径地为我们一一讲解,现代文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与《易经》也是息息相关的,《易经》是解开宇宙奥秘的宝典。似有所悟又迷雾重重,一切渊于我们炎*子孙都流着龙的血脉。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医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亦是群经之始,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每每回味起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解《易经的奥秘》的情景,旁引博证纵古论今,那不时发出的孩子般爽朗的笑声犹在耳边回响,润泽心灵,启迪心智……

先生常常以孔子语“时也命也”告诫,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既“欲速则不达”,“事缓则圆”,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世上其实本无对错,有的只是适逢其时的合理不合理,凡是顺乎自然的就是合理的;人生总是需要在适应变化的同时不断做出阶段性的调整。

作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在《胡雪岩的启示》里,先生说,我们现在研究胡雪岩,并不是因为他曾经成功了发财又升官了而研究他,也并不是因为他失败了倾家荡产了来研究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商人又何止千千万,而是因为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他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还是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也利于民族和国家的事。

从一个放牛娃到阜康钱庄的老板,又从一名富可敌国炙手可热的红顶商人走向革职抄家,差点性命不保,最后郁郁而终的末路,在这大起大落的人生道路上胡雪岩又历经了怎样的悲欢离合?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从胡雪岩的身上又折射出哪些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素质,我们又能汲取哪些可叹可悲的经验教训呢?

在《论语》中,孔子为什么常问安不安呢?安,心安也!先生问,是不是人钱越多心越安?官当得越大心越安?不尽然也!人的一生再辛劳也不过一天只吃三顿饭,晚上能睡一个安稳觉,如果一个人活得连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半夜敲门心惊胆颤,又谈得上什么心安呢?

该你发的财心安理得,不该你挣的钱拿着就会烫手,钱多了闹得谋财害命;拼命地往上占位子,适可而不止,求进忘退,最终归宿又能心安吗?

讣告言曰:先生安祥辞世!我想先生的一生写照也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准则,才达到了心安的最高境界啊!

先生说,墨子是为我们一般普通大众讲《易经》,写就了《墨子》;孔子是为具有中等智慧的人们讲《易经》,这就是《论语》;而老子是为那些具备高等知慧的贤人讲《易经》,生成的《道德经》。

泱泱我中华国学,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然平生所学,仅及只言片语,实渐愧至致。诸子百家光耀千古,儒道巨擘撑起我华夏民族之脊梁,背依如此渊薮,实我炎*子孙之福荫!

仰赖先生教诲,引领入门,检视日常言行及所接触之万象,似大梦初醒。从未如此走近老子、孔子等先贤圣人,切身参悟其间,始明曾践行受益而不觉,或违其理致困顿而不知。

伏曦开天,文王演易,孔子释易,均一脉相承,发端于洪荒,涓涓细流不舍昼夜,汇成今滔滔江河浩淼湖海,滋养我中华万世子民屹立东方,播撒于环宇朗朗乾坤……

呜呼,还没来得及领略先生“函谷论道”的风采,尚待再次感悟《道德经的奥秘》前夕,本时时心念与先生同世在生,备感欣慰,谁竟溘然长往,心实痛惜!惟恨相识太晚,愿寄今后能系统领会先生精神,但悟一二,践以贯之,微则独善其身,宏则兼扬天下,惠及华人同胞!

临末借诗为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