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的内容美,治愈无数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如果老子写的不是《道德经》,而是歌谣、骈文等其他形式的古文,我想,我们依然相信,老子仍会被我们铭记,他的文章也仍然会成为经典流传百世。

因为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基石,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内容美,而形式只是内容的一个合适载体。《道德经》的内容美,体现在德操美、哲理美、生命美和治愈美。

1、德操美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同处、如何与万物共处,这与每个人的德行操守息息相关。

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7章)历史上所有伟大人物,都是“后其身”,又“外其身”的,心怀天下,念及百姓,一心为公,最后反而成就了自己,因此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7章)

宋朝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思想渊源于老子的上述思想,古今多少名士豪杰,以老子的大道作为修身的目标和方法。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10章)这句意思是:创造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成万物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德行。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为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67章)老子这句话是说我有三件宝贝,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是老子思想的重要观念,也可以说是圣人的三德。

老子认为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19章)意思是人要回归单纯淳朴的本性,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2、哲理美

《道德经》一书蕴含丰富,几乎句句都透出哲理,作为我国的首部哲学著作,给我们展现了广泛和深刻的智慧。《道德经》如诸子百家之根,诸子百家之学如根上的枝干和叶。

《道德经》中难与易、先与后、祸与福、有与无等的辩证关系和转化因果,是老子在继承上古智慧的基础上,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大量观察、思考得来的。

以难、易的关系作为例子,我们看一下老子的辩证思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2章)在这里,老子第一次提出难易相互转化的观念,指出事物的两面性和矛盾性。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道德经》第63章)做难事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都起于容易做的事,天下大事,都起于小事。

如果我们忽视了难易相互转化的关系,把一件事情看得太容易,进而在思想上造成轻视,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可能转化为难事。所以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第63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用形象的比喻,连惯的排比,再次以精辟的语言告诫我们不要畏惧难事、不要轻视易事。

3、生命美

全篇特有的哲理名言和由此带来的哲理美,在我们体悟至真至善至美的同时,对老子超越美和善的大道玄德也有了认识,启发着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推动我们回归和珍惜生命应有的生命美。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老子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朴素的宇宙观,倡导天、地、人合一的生存状态,并且追求天、地、人达到自然和谐的生命境界。

老子的哲学观中,人是最重要的,基于这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讲了很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学道修道的方法。

但是对于真、善、美,老子却以更广阔的视角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5章)意思是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看成刍草狗畜;圣人也无所偏爱,将百姓看成刍草狗畜。

姑且让我仅从文学上,致敬老子的浪漫主义情怀!这种出乎常人想象的想象力、纵横捭阖般的创造力,非集浪漫和思辨、质朴和深奥于一体的老子才能提出!老子视万物为一、万物皆生命、生命皆平等,因此提倡“不仁”之仁的“大仁”,大仁不仁!老子的道和仁是无私的,所以对所有的生命一视同仁、没有偏袒。

4、治愈美

《道德经》具有文学性,具有形式美、语言美、音乐美、内容美、哲理美等艺术形态上的美感,而这些美好的属性,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愉悦,也带给我们拨云见日后的平静。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10章)精神和形体合二为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够做到像婴儿一样吗?老子用的是反问,回答是肯定的。告诉我们圣人柔和纯净有如婴儿,一个如果能做到一份赤子之心,还有什么不能做好呢?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22章)不固执己见,所以能认清事物本质;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足发展。世事繁杂多变化,我们唯有以不变应万变,让心归一,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第44章)过度追逐名利必定会付出更大代价,过多积聚财富必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人都有欲望,有功利和上进心,这很正常。可悲的是,有些人欲望难平,脚步匆匆没有停歇,最终为名利所累。所以我们应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第44章)知道只足就不会有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一切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道德经》是老子和上古贤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这些美文和美德,让每一个翻开书卷的人,都能解开心头疑惑,找到力量和方向。

老子的《道德经》,其在学术、思想上对其他学派的影响显而易见。同时,《道德经》的文化和文学特征,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后来的哲学、美学和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