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m/《道德经》这部天书,被后人不断地解读,从未停止。
老子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可以多写5万字,免得大家猜来猜去他到底在说什么了。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老子生活的年代,一本书传世太不容易了。所以他只能采用极端的写作手法:简洁,上口,玄奥。
不简洁,书就会很厚,流传不下来;不上口,书生背不完,流传不下来;不玄奥,就没价值,流传不下来。
可以说,老子用字,完美地平衡了简洁、上口、玄奥。所以它流传下来了。
两千年之后我们再看《道德经》,它是流传下来了,而且还要继续流传下去。太简洁了,只有字,还不如现代博士论文的引言长;太上口了,像诗一样;问题在于,这个玄奥怎么破解?
历史上,韩非子,王弼,河上公,严遵,李隆基,王安石,苏辙,吕惠卿,吴澄,魏源。。。。。中华文化史上许多顶顶大名的人物都解读过《道德经》。
近现代的学者当然也不能放过他们对《道德经》的见解。
比如郭沫若,比如易中天,比如傅佩,比如南怀瑾,比如钱钟书,比如余秋雨,等等。
钱钟书0分?
钱钟书解读的《道德经》基本上没法看,我真想直接给他0分,但考虑我没完全读完,所以这个0分先留着。
记得钱钟书有一位朋友说它,你的书中谁都有,唯独没有你自己。这个评价虽然刻薄,但是到位。
易中天对《道德经》的误解
先声明一下,易中天是我特别喜欢的只看其书未见其人的老师之一,说是十分之一也不为过。
易老师品三国,易老师讲佛学,都是水准相当高的作品,给我启示甚多。
但就解读《道德经》而言,他的水平实在是有限。
问题出现在他对“无为”一次的错误理解,他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干。
一旦认为“无为”是什么都不干,就会产生两个必然的问题:一是对《道德经》本身的理解就在关键问题上得了0分;二是一旦认为“无为”是什么也不干,就会把老子的思想与其它诸子的思想地位并列地看待。
郭沫若的错误
郭沫若是诗人,是历史学家,是书法家,这些都OK。
他对经书的研究我没读到具体的作品,评价他对《道德经》的误解只凭一句话就够了。
郭沫若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OK,只给40分。为什么可以给40分呢,能将《道德经》看作是某一领域的书的人都达到了一个级别:一以贯之。虽然这个一有点小,但毕竟统一在一个小我之中。
补充说明,郭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我认为不是他的见解,而是他“依刘说项”的套话。
傅佩荣的优势与不足
台湾解读《道德经》的人不少,南怀瑾,陈鼓应,曾仕强,傅佩荣,等。我最熟悉的就是这四个人。
这几个人解读《道德经》,在学界,陈鼓应的名声最响;在民间,曾仕强的粉丝最多。南怀瑾对《道德经》的解读,天上一脚,地下一脚,他讲的故事比他解读《道德经》更精彩。
傅佩荣对《道德经》的理解,我认为水平远在另外三个人之上。第一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第二在于他具备西方哲学的思维。
因此,傅佩荣解读《道德经》的思路是用西学思维,思考中国问题,虽然他思考得不彻底。
能用西方哲学的思维解读《道德经》,并且有一套逻辑和话语系统,这个可以给60分。
80分?分?
我的书架上有历代解读《道德经》的作品本左右,95%的书在20分以下;两三本在40分;一两本在60分。
我给自己写的《老子略释》打80分,这个。。。。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自己看后鉴定。
貌似可以给分的作品只有一本,我正在花时间鉴定它的真伪。
解读《道德经》80分作品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在知上明心见性;如果想得分还要加上一点,那就是在行上与道为一。
解读《道德经》的五重境界
过去7年,我或精或粗地研读过多本解读《道德经》的作品,其中在-年专心琢磨《道德经》遍。
我给解读《道德经》的作品划分为五个层次或者叫境界:
第一境界:常识境界。
第二境界:专业境界。
第三境界:哲学境界。
第四境界:无我境界。
第五境界:行道境界。
《道德经》不像它看起来那样简单,就个字而已。特别希望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0年,对《道德经》的研究有更多的突破。
特别想借用一句话,说给解读和学习《道德经》的人听:
莫因容易得,便作等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