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 [复制链接]

1#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的奥妙所在,是善人的宝贝,也会保佑不善的人。美好的言语可以换得尊重,做到可以利益别人。人如果不善,还有什么可以舍弃的呢?所以设立天子,设置三公,虽然有珍贵的物品,有显赫的地位,但不如坐进“道”中。古时候为什么有人以“道”为贵呢?不会说想要求得什么,或者免除罪过,所以才是天下最宝贵的。

解读

“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奥妙所在。

懂“道”的人,会觉得它是宝藏,这样的人可以称作为“善人”,可以用“道”来产生美好的人生过程和结果。对于不善的人,“道”同样也会保护它们,比如人生中各种的问题,其实是在提醒人回归正确的方向,也即回归于“道”,就看这些人能否在问题中获得启示。

美好的言语,可以换得别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去利益别人,善良的言行同样会有善良的结果。人如果不善,那还有什么可以舍弃的呢?我们处在作用力循环的空间中,善的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而不善的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差。

古时候设立天子,设置三公,虽然这些高位的人,拥有权势、名声、财富,他们有着珍贵的物品,有着显赫的地位,但老子觉得,与其去追求那些,都不如坐进此道中。这些人生中的浮华,只是暂时的,只有顺应“道”才能够真正地长久。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能够利益人类社会长远的发展,这样才能够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

古时候以“道”为贵的人,实际上是无所求的,有所求反而会偏离“道”。这样的人,不会说想要求得什么,也不会说想要去减免罪过,所以“道”才是天下最宝贵的。当下清静,当下就是在“道”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