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学语文课本把孩子教成了巨婴这个锅它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中国的语文教材一直被吐槽,从未被超越。十几年前,几位著名的语文教师:蔡朝阳、郭初阳,吕栋写了一本批判中国语文教材的著作,书名是《救救孩子》。

十几年过去了,语文教材也经历了数次变迁,各界对此褒贬不一。我们曾经推送过好几篇关于吐槽语文课本的文章:

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

小学课本外婆改姥姥:孩子智商不容侮辱,别再任意删改原著!

从空气、食物到疫苗,面对假、*,或许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而变得麻木。但责任感告诉我们,只要涉及孩子,就应该较真!

还是那句话:

“作为孩子启蒙读本的语文教科书,我们有责任吹毛求疵,有责任让它尽善尽美!”

近日,文化名人鲍鹏山的一篇关于经典阅读的演讲稿,又对当下语文课本缺乏经典阅读进行了一番“吹毛求疵”,他的一些观点在教育圈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天课长摘录其中一些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古代孩子读圣贤,今天孩子读禽兽

家长们对小学语文教材里这样的内容,应该习以为常: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小白兔和小灰兔》插图

但是,在鲍鹏山老师看来,这类课文,并不是好的启蒙读本,这是让学习母语启蒙的孩子与“禽兽”为伍。

鲍老师质问:古代的孩子进学堂读的是圣贤书,他们和圣贤在一起,渐渐地他就成人了;今天的小孩进学校是跟什么小白兔、小山羊、小公鸡之类的“禽兽”在一起,他们能变好吗?

我永远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

古代的小孩都能够读圣贤,读“子曰:学而时习之”,

为什么今天的小孩只能读小白兔了呢,

难道今天的小孩比古代的小孩笨吗?

绝对不是的。经典阅读,小孩从7、8岁小学二年级开始,读七本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小朋友都喜欢,都读得懂,而且特别能记忆。而读小白兔,是严重地侮辱我们孩子的智商。这种语文教材不但没有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促进心智的发育,恰恰相反是阻碍了发育。

聊起一次到山西一所学校去给老师们讲课经历,鲍鹏山老师说:

翻了一下他们的教材,“啪”,我一生气把教材拍那儿了,我说今天我不讲教育,我们谈背诵。我就问他们,背这个干什么——“小白兔跳三跳,小公鸡呜呜叫,太阳公公给它送了一顶小花帽。”下面要求“背诵并默写”。就算你让孩子默写是为了认字。那请问背它干什么?没人回答我。

再翻一篇课文。“西瓜大,芝麻小。背诵并默写。”请问背诵干什么?一个老师忍不住了,说,让孩子知道西瓜大、芝麻小。我说你家孩子西瓜大、芝麻小还要教啊?他们说教科书这么写,为了考试也要学。

当老师这么多年,鲍鹏山觉得:“用知识来对别人进行考试,某种程度上就是耍流氓。西方的教育,包括日本的教育,很少会拿知识点来考孩子。比如,我们考甲午战争一定要问你,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是考知识。国外会怎么考?问,甲午战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以不同的方式,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都管用,现在教材上教的东西,小学读的到初中就不管用了。

以前孩子学《论语》,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求背诵并默写。

现在呢?要求孩子背诵并默写“小公鸡咕咕叫”!

在小孩子记忆力那么好的时候,你给他背这些破玩意儿,你对得起他吗?你为什么不把能够影响他一生,能够形成他价值观的、提升他认知能力的、提升他的心智的东西给他呢?

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出了那么多“巨婴”?就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他的心智发育,整天背“小公鸡咕咕叫”,你说他的心智会怎么样?

我们90%的爱与痛,都与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但如果他一开始背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君子不器”,他的心胸就宽了,他的眼界就高了,他的立足点就结实了。

当然,国家义务教育发下的教材也不是说不能教,但是好老师最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教。“小公鸡跳三跳”,你费那么多劲教干什么呢?没必要,5分钟够了。小学生们一节课40分钟,剩下35分钟干别的。家长怎么办?让孩子在课外读一些经典,给他一辈子打下基础。

人生就像走台阶,你要想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只能往下走,你要想往上走,那就必须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

全世界都没有语文课,只有中国有

今天有很多民间的读经组织,把小朋友关起来,别的什么也不学,光学读经,这显然也是不对的,你千万别信这些,光读经肯定不足以应付现代生活。

在教育西化的过程里我们干了一件坏事,就是把读经典废除了,然后学校里有了特别古怪的一门课,就是“语文”。全世界都没有这门课,只有中国有。

比如,在加拿大,只有阅读课,就是一本一本读书。小学一年级一进教室,先给你发一本书,薄一点、内容简单一点,这本读完了再给你下一本;每个孩子的进度不同,过段时间给你做一个阅读水平的测试,你的水平可以达到哪一层,然后就提升,它有分级阅读的概念,但是你必须把这本书读完。这种教学方式跟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是很像的,中国以前也就是一本《论语》给你,读完了读《孟子》,《孟子》读完了读《大学》、《中庸》……一本一本读下去。

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12年的时间,语文课花掉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请问你们让他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吗?12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所有语文教材都不是书,顶多可以叫“杂志”,每本教材里选几十篇课文,这几十篇课文怎么样?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都是古里古怪的文章、古里古怪的知识的大拼盘。花了那么多课时,但是没读几本书。

如果不考试,为什么要读经典?

如果考试不考,为什么还要读经典?人生不仅有考试,人生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灵*有一个寄托,让自己变崇高、变完美。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到底需要教育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教育给人类提供了什么?

教育不是工具,教育不是仅仅教给你一些专业技能,然后让你找份工作;

人类最初的教育,不是把人教育成一个专业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

苏格拉底的教育、孔子的教育、耶稣的教育、释迦牟尼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是手的教育。在今天,这两者都需要。但人们往往重视手的教育,而忽视头脑的教育。而后者恰恰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是文化的传承,是让人有文化、文明化,让人成其为人。古人的知识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但恰恰是那些知识不很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完美的人格。

中外先贤孔子、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等都有类似的谆谆教诲图。

所以我说,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

当然,你要说读经典对考试一点用处没有吗?当然有用处了,甚至大有用处。

学习有三个基础。第一是智商,这是先天的,没法改变。

第二个基础,这是我们后天可以做到的,心智的发育。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一讲话很傻呢?我看电视上的婚恋节目,一帮男孩子、女孩子长得都很漂亮,一看年龄都大龄青年,28、29岁了,但是一讲话就像心智发育不全的样子,就是读“小白兔”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你想过他将来能思考问题吗?

第三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差,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抽象的数理问题,也没法理解文科的问题。到了高考的时候,作文怎么写?你连题目都看不懂。

一个心智达到充分发育的人,一个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超乎同龄人。区区考试,根本不需要太操心。

孩子对读经典不感兴趣怎么办?

那就让他打王者荣耀啊!

还有家长和老师问,小孩对读经典不感兴趣怎么办。那么我想问,现有的哪一门课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的?所有的课程之所以设置出来,一定是两个目的,第一他未来生活的需要,第二他心智发育的需要。如果根据兴趣的需要设置课程,最好的课程是《王者荣耀》。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老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教着教着有很多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甚至将来成为作家;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教着教着有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将来就研究数学了。这才是好老师。而不是到学生中去问,“你们喜欢干什么呀?”

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快乐,不是为了今天的快乐。当然,你克服了困难,学习到了新东西,能力提升了,这也是一种快乐。必须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读传统经典,读文化经典,不光是中国的经典,也可以读西方的经典,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发育你的心智,这是最大的功能。因为你一开始就和《圣经》一样,在这个层次上思考问题。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坛经》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我告诉你,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用哲学的话来讲: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稍微分解一点: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什么样的*治才是完美的*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去过的人生?这叫终极关怀。

我们让小朋友读这样的书,他一下子就站到这么一个高度,一开始就要让他格局大起来。四书里有一本书叫《大学》,我们今天的小孩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大学,实际上真正的“大学”不是在哪一个阶段,“大学”是贯穿人之始终的,你从一生下来你学的就叫“大学”,什么呀?学着长大,那就叫“大学”。

我说过一句开玩笑的话,中国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像“大学”的,你知道是哪个阶段吗?是幼儿园。因为小学、初中、高中教你知识;大学教你专业,跟你一个人内在的成长没关系。而幼儿园老师会告诉你,小朋友要做一个好孩子,将来做一个好人,让我用一个好人的面貌去建构好的人生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就叫“大学”。

END

作者简介

鲍鹏山

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鲍鹏山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鲍先生于年9月在上海创办浦江学堂;年6月,在北京创办花时间读书社。

教出“巨婴”这个锅,你认为小学语文课本该不该背?做完下面的投票,你还可以去留言区吐槽!

孩子1岁就开始学写作?作家妈妈总结的方法够家长用12年!

39度高温街头,小学生往冰箱里放了一样东西,监控拍下这一幕惊呆众人

昨晚杭州家长都在疯转这张图,不怕流氓胆子大,就怕流氓有文化

二胎奖励*策最新出炉!生不生二胎,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答案!

中国的国际教育,就是个国际玩笑!

刘国梁7岁女儿夺世界冠*!比你牛逼的家长比你还努力!

老师为何纷纷辞职?

打开孩子的接种证,我慌了!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文整理自鲍鹏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