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四章,和光同尘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第四章: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2)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用道去冲刷东西,好似不会满溢。深不可测啊,就像是万物的本源一样。它能消除纷争,协调光辉,融入尘埃中。很深邃样子,就好似存在一样。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这种样子却是在造物主之前就出现了。

解析:主要说道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把道看作水一样冲而用之,它不会满溢,有一种深不可测,用之不竭的感觉。这种功用就像是万物之老祖宗一样,因为万物也是如此作为的。而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看,其实也就是说的道是万物之宗。所以与这里的文字语气来看是有些不协调。不过这里看着也是在强调它的功用是用之不竭的。

第二点: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一句说到了道的一个特征,那就是道能够解决纷争,协调光辉还能融入尘埃当中,也就是说,道不仅是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无处不在的,很有一种万能药的感觉,而且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却能够通过抽象思维去认知和感知到它的存在。

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不知道它是怎么样出现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在天帝之前就出现了。这里还是强调了道的根源性特征。而这里也告诉我们天帝并非存在的本源。至于天帝的如何出现,就需要另行看待,道德经也没有具体交代。

而这里提到了天帝,那么就会牵扯宗教当中提到的*神之类的无形存在,以及超自然能力的存在。而这在过去文化当中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比如巫术,巫医,巫文化就是说的这些方面多东西。

这一章的体量小,那么就多说点,道为何能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首先解其纷,人一切的纷争无非就是欲念多导致的,而如果尊道的话,大家的心量也就会宽广很多,对于矛盾自然而然的就会相互体谅和包容,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到和气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对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的认知就会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从而也杜绝了大家因为生活问题而导致的纷争。这就从内心和生活所需两个方面把问题解决掉了。而这种作为都是双方相互作为的结果。当人们的修养都提高了,有些时候都不会让纷争爆发,可能在纷争的萌芽阶段就通过自身的品德和心量就化解掉了。

其次是和其光,这其实也表示一种自然淳朴的状态,并不是需要太凸显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人,太凸出必然就会造成相应的缺陷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这样就会导致不稳定,纷争,斗争的局面也就会出现。所以,和其光,就是调节其身上的锐气,让人的内心不断成熟,稳重,和淡然。这样大家就会不断的向道而行,与人友善。

最后这个,同其尘,其实就表示一种随和,它都可以融入到尘埃当中,还有什么不能融入的?也体现出了道的无处不在,这种无处不在其实也正体现出了道的本源的特征。而这对人的作用就是让人能够丰富自己内心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一种朴质的心境进而融入到群体和万物之中,同时也让人不至于产生一种极端的心态和观念。

和光同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