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方法 http://m.39.net/news/a_5795135.html文章作者:琢磨君
老子《道德经》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一个人,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内心宁静不杂,才能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才能在虚静中接近大道,领悟大道。
在我看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就是:道家思想告诉人们活在当下,多做人生减法,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一切顺其自然,努力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而儒家思想总是讲理想、谈梦想、谈未来,让人们一切朝前看,把今天努力和苦难视作是明天成功的垫脚石。
就是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鸡血打多了,我们也会感觉心力交瘁。
何况,人的目标和欲望是无极限的,实现了一个目标,还有下一个目标。
因此,我们经常是一边得到满足,又一边感觉失落。
就是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可以说,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这样,一步步沦为欲望的奴隶,又感觉痛苦和无助。
所以,我们会发现,现代社会即便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精神内耗的人越来越多。
殊不知,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
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度,整天在那里想来想去,过度思考和焦虑,其实危害远大于酒色对人体的伤害。
所以古人告诫我们说:生年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
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多学习道家思想,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及时止损,远离精神内耗,让自己少一点焦虑,努力活在当下,而不是为了过去和未来而活。
就如曾国藩在日记中的一句名言所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事不杂,过往不恋。
也如现代人所总结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一个人总是感觉懊悔、苦闷,那么他是在为过去而活;
一个人总是感觉焦虑、恐惧,那么他是在为将来而活;
一个人,只有心平气和,好好享受当下时光,那么他才是为现在而活。
道家思想就是让大家从焦虑和精神内耗中解脱出来,多多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我们可以从以下小故事来理解何为“活在当下”:
弟子问师父:师父,您得道之前是什么样的?
师父说:做饭,砍柴。
弟子问:得道以后呢?
师父说:做饭是做饭,砍柴是砍柴。
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含义:
1、得道之前,师父为了生计,要砍柴,做饭。得道以后,习惯成自然,该做饭做饭,该砍柴砍柴。
2、得道之前,师父做饭时要想着砍柴,砍柴时要想着做饭。得道以后,他都是活在当下。
3、得道之前,是师父在做饭,在砍柴。得道以后,做饭是做饭,砍柴是砍柴。没有师父这个主体,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得道,内心往往是浮躁的,做饭时候想着砍柴,砍柴时候想着做饭,总是精神内耗,自我困惑,所以自己活得也累,事情也做得不高效、不专注。
但是,一个人得“道”了,就可以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甚至是天人合一,专注于当下,好好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听天籁,任逍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人啊,该休息时候休息,该工作时候工作,做人做事才专注高效,才能无往不利。
就如庄子—养生主中所写:庖丁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触到的地方,肩膀所靠到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顶到的地方,皮肉筋骨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运刀之际的咔嚓之声,没有一处不符合音律,既符合《桑林》的舞蹈,又符合《经首》的节奏。
梁惠王说:“哈哈!好啊!你的技巧为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围。”
庖丁能够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当下,因为他可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在某种意义来说,庖丁也算是得道之人,正所谓是:各行各业都在门道。
我们要想领悟大道,越活越通透,也需要减少欲望和焦虑,专注于当下人和事。
正如老子所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很喜欢庄子的一个寓言故事,也希望大家可以做一个身心放松、活在当下的人:
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王派了两位大臣去邀请庄子,说道:“楚王许诺您高官厚禄,希望拿楚国境内的事务来劳烦您。”
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楚王把它用丝巾包好,盛放在竹箱里,珍藏到庙堂之上。这只神龟,是宁愿为了留下遗骨获得尊贵的地位而死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浆里拖着尾巴爬来爬去呢?”
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泥浆里拖着尾巴爬来爬去。”
庄子说:“你们两位请便吧。我也将在泥浆里拖着尾巴爬来爬去。”
是啊,许多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被他人的许诺迷惑了心窍,总是活在未来和梦想当中,因此忽略了当下的闲暇与幸福,实则是不明智!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个人,什么开始学会专注于当下,享受当下,多去听从内心和自然的声音,便可慢慢领悟大道,接近大道,最后开悟智慧,真正得道。
所以说,得道之人,都是活在当下!
与诸君共勉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的文章,欢迎大家订阅我的专栏文章。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