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以大自在白话道德经第二章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自由、自在,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的追求,不论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的描述,西方价值观对自由的倡导,还是庄子的逍遥游、佛家的大自在,说的都是这么一件事——无所束缚,自由自在。

“宝宝心里苦”“宝宝不开心”“为何生活水平提高了,却觉得不开心了?”我们时常被这类话语缠绕,生活在社会中,我们被各种关系所束缚,有的好不容易挣脱了这种关系的枳楛,自入山林,却又被自然的关系所束缚,我们想轻盈点,想遨游太空,想象鲲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是却没有一双自由自在的翅膀。

那么,我们真的是少了双自由自在的翅膀么?还是说,我们本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呢?这一章,我们就是教给大家,如何发现这双隐形的翅膀。如何求得大自在。

想必大家都听过爷孙抬驴的故事,有人说孩子小,应该孩子骑驴,有人说爷爷岁数大了,要爷爷骑驴,有人说牲口累,不能骑着,骑也不对,不骑也不对,爷孙迷惑,竟抬驴走了……

这是个笑话,也是个寓言,它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自在,不是因为没驴骑,而是因为差别的观念让人不知所措!

曾国藩曾说“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而这差别的观念,其实就是曾国藩所说的“畏人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是难分?如此难分?何以解脱,更何谈自在?

所以《道德经》第二章,说了“天下啊因为不美,显出美来了,因为不好,显出好来了”,这是个比较,既然是个比较,就一定有个参照,参照不美看出美,参照不好看出好,参照矮的看出高,参照落后的看出了前进……

就像一个人择偶,现男友跟前男友比较,分了之后新男友又跟前任接着比,比来比去,不知道哪个好了,唉,凑合过吧!

也可能是这样:现男友挺好,但是朋友说不如以前的好,人云亦云,摇摆不定,最后也*了……

又像是围城,城里的觉得城外的好,城外的羡慕城里的。

那么如此反复,心智不坚,左右摇摆,能自在么?自己已经把自己困在牢笼了,还出城?还进城?

所以原文紧接着说了句:“恒也”。意思就是,你们比吧,比了好的比坏的,比来比去,无穷尽。这反反复复的比较、原地转圈,就叫做轮转。试问:当我们自己在原地转圈,又怎么解脱?怎么自在?怎么翱翔?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没比来比去的呀?那好,我们盘点下比较都有哪些:

会不会觉得呆着休息比较舒坦,干活很累?亦或是,干起来停不下来,觉得有事干挺好?这是不是差别了行动与休息?

会不会觉得活着很好,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是不是差别了生死?

会不会觉得生活要是再好一点更好了?是不是比较了生活的不同品质?

会不会觉得田园风光更好?亦或是更喜欢高楼大厦?是不是差别了不同的环境?

会不会想更年轻?想更帅、更美、更高、更白、更富有、更优秀?

最后,会不会想求个自由自在?没错,当你差别出自在和不自在,你就已经不自在了。你会想,我现在真的自在了么?那我告诉你,真正自在的,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他在当下很妙!就像心理学中所说的“心流”,高度集中于某件事,这件事可能是工作,也可能是休息。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又岂止是道德经中的难易、前后、高下那么几个。

那怎么办?原文紧接着说了:“居无为之事”!

为什么不叫“无为”?而是“居无为”,因为“居”给我们了一个位置!我们从比较中得到这个位置,让我们知道分内之事为何,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分内之事,就像我之前讲的《定乾坤》那两章,我们有了位置,才知道什么算“无为”,什么是妄为、不作为。

比如,你本来是个老师,你的位置决定你就要传道受业解惑,但是,“我就是无为,就是玩儿”,应做之事你未做,那不是无为,而是不作为。

又如,你本来是个老师,但是你非要操心学校内务,做了领导的事情,那就是“妄为”。

那么“居无为之事”应该怎么做呢?“事来则应,事去则往”。事情来了去做,这叫本分,叫“居”;没事的时候,不瞎折腾也不瞎想,这叫“无为”。

我们古人用“动静”来描述事物的状态真的很妙,动的时候,就是做分内之事,好好去做;静的时候,就真的休息了,想也别想。

所以,我们看自在在哪?就在本自之所在呀!就在本分之所在呀!做了该做的事情,我心便安,心自自在,便是“居”;远离不该做、不该想的事情,我心便静,身自闲适,便是“无为”。

所以,安静之处,自然自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