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读懂道德经这 [复制链接]

1#

文/梦瞻

大多数人理解的高情商,就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说*话。诚然,在现代社会,能把话说得漂亮,是促进人际关系友好的有效手段。

但老子却在《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人说的话多,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可见,真正高情商的人,不仅知道怎么说话,还懂得什么时候该沉默。

《道德经》的智慧

当然,只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一句话足以抵得上千*万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长板桥。当时张飞率兵不过几十人,断然不是曹*的对手。然而张飞横刀立马于桥上,朝着曹营大吼:“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见曹操疑惑,张飞又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张飞一句话,便吓得曹*人仰马翻。

但是,适时的沉默也具有很大的威力,同样可以吓退百万雄师。还是《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司马懿带兵进攻蜀国。但诸葛亮手下只有一些老弱病残,并无强兵迎战。于是诸葛亮沉着镇定,直接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见此状况,怀疑有诈,不敢进攻,只能鸣金收兵。

由此看来,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智慧。老子认为,沉默有时候不是无奈,更不是软弱,只要运用得好,就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无声胜有声”的故事

说到“无声胜有声”,就不得不说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农民,赶着马儿去外地走亲戚。到了中午,农民来到一家客栈吃饭,便将马儿拴在门外的树上。这时,一个商人骑着马过来,也把马拴在这棵树上。农民见状,说:“我的马还没有驯服,会踢死你的马!”但商人不听劝告,拴上马后进了客栈。

过了一会儿,他们听到马的嘶叫声。两人出门一看,商人的马果然被农民的马踢死了。商人大怒,拉着农民就去见县令,要求赔偿。县令问了农民许多问题,但农民都闭口不言。

县令无奈,只能对商人说:“他是个哑巴,让我怎么判这个案子?”商人一听,急了:“他不是哑巴,他刚刚还在说话呢!”县令奇怪地问道:“他刚才说了什么?”商人便把刚才拴马时农民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县令听后说:“人家有言在先,曾经警告过你。是你不听劝告,所以他不必赔偿你的马。”

这个农民的故事,就是对《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最好诠释。有时候,沉默就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但我们不必急于申辩,只需沉默等待,事情便会水落石出。

鲁迅先生曾说:“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当我们与他人交谈,而他人心不在焉时,我们就要保持沉默;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沉默;当面对一些事情而自己做不了主时,我们也要保持沉默。

结语

情商越高的人,越懂得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明白《道德经》所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知道沉默有时候会胜于雄辩。

除了老子的《道德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还有像“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这样的古训。懂得沉默,从来都是我们安身处世的一把利器。而那些能将这把利器运用自如的人,我们便称之为“高情商的人”。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