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标题,大家不要觉得奇怪,我们在解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种很明显的感受,老子写的《道德经》根本就不是给当时人看的,而是留给现代人看的!
原因有二:
一、老子写《道德经》的文法,在当时就少(没)有人能看懂
先要说一下,在老子之前的中华古文字的特点。
现代人对文字与语言的认识是「文、言统一」,文字的作用就是把语言符号化,文字与语言是一一对应的统一,文字表示内容就是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世界上很多古文字也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但是,在老子之前的中国古文字不是这样的。
中国的古文字起源于甲骨文,「甲骨文」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为语言而创造的文字,也就是说,甲骨文是一种「文、言分离」的文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将在第二点中说。
「文、言分离」的文字有一种特点,文字所包含的内容,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特点到今天依然存在,我们现在读《道德经》依然很难直接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老子曾经担任过周朝的古代典籍管理官职,所以,老子写《五千言》所用的文字,必定受了「文、言分离」的影响,学识越高,所用的字义越是接近甲骨文的字义。
老子的时代,甲骨文的字体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是说在老子写《五千言》的时候,人们即使看到了老子的《五千言》,也很难从甲骨文的角度去剖析这些文字背后的真正内涵。
更别扭的是,假如当时有人看到甲骨文,其实,也很难从文字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内涵,因为真正要认识甲骨文的内涵,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一般人根本没法理解甲骨文的内容。
这里说一般人,在现实世界中,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大学者,大知识分子,但是,只要这个人依然是基于生活经验、世俗知识来理解世界,就永远都不可能跳过一定的知识背景去理解甲骨文,以及基于甲骨文字义的老子《五千言》。
二、《道德经》是甲骨文的说明书
用一种通俗的说法,《道德经》是甲骨文的说明书。
我们刚才说过,创造甲骨文不是为了用于人类的沟通,而是在记录一种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前沿的科学:「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
上图是甲骨文「天」字,是「重叠结构世界」的象形。
现代文明认为「完整的世界」就是「单一结构的世界」,这种物理学世界观是由牛顿的经典力学为现代人类所描绘的,人类的现代文明都是建立在「单一结构世界」的基础上。
而在甲骨文造字时代,中华民族的先贤已经认识到,「完整的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的世界」:「完整的世界」有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世界是显性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觉到显性世界,人所认识到的现实世界就是「完整世界」的显性世界部分。还有一个世界是隐性世界,人的感官没法感觉到隐性世界,但是,隐性世界却是「完整世界」的主体。
隐性世界的概念,一般人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多世界」知识背景建立之前,隐性世界的存在就像是一种神话,但是,量子力学让现代人类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多世界」的存在。
「完整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的世界」,其中既有显性世界,也有隐性世界,同样存在于「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体也有两个人体,一个是显性人体,这个显性人体就是人能感觉到的肉体,还有一个是隐性人体,这个隐性人体人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却是「完整人体」的主体。
上面这两组甲骨文,都是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人体」的象形。
既然人体是重叠结构,而且,在每个人体上还都各自有一套心智系统。
一般人平时只会使用显性人体上的第一套心智系统,只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才会使用第二套「心智系统」。
老子《五千言》所有的内容,都在围绕「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论述,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老子《五千言》看作是甲骨文的说明书,通过对《道德经》的还原、破译真正认识甲骨文所包含的内涵。
之前,对甲骨文的破译,其实,是从汉字的角度的破译,而不是真正的破译。
《道德经》只有现代人才能破译、还原
《道德经》所有的内容,都在围绕「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系统转换」论述,而要真正理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1、甲骨文的全面发现
2、与「重叠结构世界」相关的知识背景全面建构
这两个前提条件,在老子写《五千言》的时候是完全不具备的,所以,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不可能看懂的。
而这两个前提条件,在现代却已经完全具备,年甲骨文被重新发现,年量子力学诞生,现代人拥有了认识老子《五千言》的全部条件。
老子当年写完《五千言》就出了函谷关,从此不见踪影,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是必然的,因为老子知道他的书,要到现代这个时候才有可能被人读懂,而在此之前,人们只是在传递他的文字,所以,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老子帛书》也从马王堆出土了。
我们现代已经拥有了解读老子《五千言》的全部条件。
相关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