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慕亭衣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今日分享《道德经》中3句至理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0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会问与你交好的朋友,觉得你身上有没有哪些缺点?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
但是你的朋友却一言不发,你自己心里也纳闷。
三国名士嵇康也有相同的烦恼。
他的老师叫孙登。此人是一位高人,平日沉默寡言,却极富智慧。
嵇康跟他求学三年,除了授课,他很少说话。
嵇康经常问孙登对自己的看法,但孙登却沉默不语,始终不作回答。
嵇康三年求学期满时,他与老师告别,又对孙登说:“感谢先生多年教诲,如今我要走了,先生有什么话要吩咐吗?”
孙登看了他一眼,半天才说:“你知道火吗?光是火与生带来的。火如果不懂得利用光亮,就等同于没有光亮。如同才华,是人与生俱来的。如果不懂得挖掘运用自己的才华,就等同于没有才华。当然,火发出光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若要有光,就要有木柴燃起火,以保持火的光亮。同理,若想运用才华,就要遵从客观规律,了解外在的世界,如此才能成就自己。”
嵇康听了,重重地点点头,心想:平时看老师寡言少语的,表情又木讷,原来有这么多高论呀!真是不言则罢,一言惊人。
《道德经》里说/p>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有智慧的人,不见得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相反,大智若愚,有真聪明者,往往少言语,这与老子的“大美不言”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少言语,所以能保持沉静,沉静中往往能生出定力智慧。
另外,真正的智慧,如同玄奥的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到时机,也是不宜轻易显露的,所谓“天机不可泄”也。
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你遇事会不会慌乱?
慌乱过后你会打算做出下一步行动么?
还是手足无措,等着别人来解决问题呢?
先说一说一则典故。
春秋时,吴王要攻打楚国。许多大臣劝他别急,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吴王决心已定,众臣不敢再言。
一天早晨,有名青年侍卫来到吴王的花园,手里拿着一把弹弓,在树底下转来转去。此后的几天,他天天如此,他这行为引起大家猜疑。消息传到吴王那里,吴王把侍卫叫过来,问他:“你成天在花园里做什么?”
侍卫带吴王来到花园,说:“大王往树上看,那里有一只蝉,它正一边吸露水,一边不停地鸣叫,但是它根本没有警觉到,自己的身后有一只螳螂呢。”
吴王看了,点头说:“是啊,螳螂弓着前肢,正想捕捉它呢!”
侍卫接着说:“大王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蝉,但它没注意到自己身后:那里还有一只*雀呢!*雀正伸长脖子,想啄螳螂呢!”
吴王越看越有意思,饶有兴致地问:“这又说明什么呢?”
侍卫把手里的弹弓搭上泥丸,然后对准*雀,对吴王说:“大王请看,蝉、螳螂、*雀,它们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警觉到自己身后还有危险呢!”
吴王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攻打楚国之决定太仓促了,于是息兵。吴王不自量力,逞强好为,想攻打楚国,这就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有云: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慎终如始”,平时就注意培养实力,这样才能最终“无败事”。
03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会不会有一刻,想要别人理解你?
会不会有一刻,怀疑自己也许就是形单影只呢?
你说什么,没人懂。
你做什么,没人理解。
俞伯牙也想有人懂他的心事,懂他的琴音,当然幸运的是,他等到了这么一个知音。
他年轻时跟随一位高人在蓬莱山学琴艺,学成高超的琴艺。据说,他弹琴时,水里的鱼儿会跃出水面倾听,吃草的马儿会仰首倾听。
学成下山后,伯牙被周天子封为司乐太师,奉命编修乐谱,为此专门到楚地采风。然而,令伯牙苦恼的是,人们虽然喜欢听他的音乐,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懂他弹的音乐,也不懂他。有一天,俞伯牙来到长江口,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顿时惊涛骇浪,使俞伯牙所乘的船左右摇摆。
俞伯牙等到风住雨停后,来到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悬挂半空,风清气爽,树叶上残留的雨滴溅落,杜鹃啼鸣,幽静非常。他看到此景,不禁触动乐思,琴兴大发,随即回到船舱,开囊取琴,对着当空的明月和浩渺的江水弹了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嘭”的一声,断了一根琴弦。
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知音,琴弦才会崩断。伯牙心中一阵惊喜,立即走出船舱——看到一位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伯牙心想:这样一位其貌不扬、满身乡野山气的樵夫,难道是我的知音吗?不可能啊。他又看了樵夫一眼,只见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琴音中,像没看到伯牙一样。
伯牙心中一乐,心想:原来他真是我的知音啊。他立即请樵夫进入自己的船舱听琴。伯牙换好琴弦后,弹了一首《高山》,琴音刚落,樵夫就大赞道:“太美妙了!泰山是如此巍峨啊!”
随后,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完毕,樵夫又高兴地赞叹说:“太好了,江河是如此浩荡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站起来,拉着樵夫的手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他没想到,自己结交权贵无数,他们都气宇轩昂,华丽富贵,但很多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眼前这个樵夫,身着粗布,形象粗鄙,地位低下,但却是被褐怀玉,内心不俗,品位高雅,怎不令人刮目相看呢?他遂与樵夫成为知己。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患病而死,伯牙为失去这位知音而难过。他悲痛地说:“今后还有谁能听懂我的琴音呢?”说完,心一横,将琴摔碎,发誓再不弹琴,以此来纪念钟子期这位知音。
钟子期外表看似粗陋,内里却心怀秀雅,品位不凡,他能听懂一般人听不懂的琴音,可见其不俗的修养。当伯牙正在感叹“知我者稀”时,这位知音的出现自然令他惊喜过望。
钟子期对于伯牙,就是一位“被褐怀玉”者,所以令他珍惜,甚至在他死后毁琴不弹。
世上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简单平易的,不会故弄玄虚;最值得珍视的往往是质朴的,没有华丽的外表;最平淡无味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没有酸甜苦辣的刺激。
深刻寓于简单,伟大寓于平凡。
繁华落尽归于平淡。
所以要怀一颗平常心,这样就可做到花开花落,平淡从容,宠辱不惊。
三句话,并不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还要结合自身经历去理解。
其实读书并不是枯燥,静心去品读,或许还能为自己解惑。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若你喜欢国学经典,《道德经》不失为步入国学的第一本书哦~
#道德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