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昊愚读道德经老子,神一般的人物 [复制链接]

1#
对症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原创:昊愚

读《道德经》,就要对老子的来历与人生有所了解,否则无法真正理解老子所言的“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老子的时代,以现在的人类认知,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在以现代科学为视觉的维度中,更加匪夷所思,成为唯心之说。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宇宙、天体、大气层、星球、重力、量子学等概念的出现,而老子作为一个收藏小吏(现在的说法为图书收藏馆馆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竟然如此高深,真可谓神仙一般的人物。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老子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人对他的生平视为神话传说。而比他小十余岁的孔子,在记载中,曾经见过三次老子。他对老子的评价最为神奇,把他视为神龙一般的人物。他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不信神,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无神论”。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看出他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但他对天地有敬畏心,为此,他对*神的态度是“敬*神而远之”。还有一些记载,足以表明孔子尊敬*神,但不迷信*神,不主张以卜筮向*神问吉凶。但他对老子的认知,却以“龙”待之,则认知到老子道行的深不可测。

我以为,老子本是通晓洞达一切的神,只不过与现代人概念中的神有着区别。他是从更高维度与层面上下来的天人,具有洞彻宇宙万物的认知。他的意识与思想,都是从高维度上带来的,或者说是被创世神赋予的。他通过元神分身,来到人间,化身人世为老子李耳,并以一个图书收藏馆长的职务,掩护自己,观察人类,感悟天道与人道在常人社会的交会,最终年岁增长,不得不离开人世时,便走向函谷关,弄些动静,让懂得一些道法皮毛的关令尹喜,挽留住他,从而著写《道德经》,寻找道友,度化生灵。

他洞悉到人是不断堕落的高级物种,才以“道与德”,为人类建立一个修身养性,谈玄论道的系统,以“道与德”的观念,涵天盖地,讲授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修玄观,使之回应人类的治国、修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对人以生命的指导。他的文字,直白又玄奥,充满规则与秩序。他期待有缘人继承自己的衣钵,传道授业,解惑质疑。但千百年来,阐释者如毛,却都是几近于道,而没有真正合契于道。

他的书既是对有缘且具慧根的人讲的,也是想启发普通瓜众,走向智慧之路。他对人类抱着期望,期望用“道与德”来重塑人类的生命。然“道德”二字,对痴妄的人来说,太过玄奥,既使有人一时有所感悟,那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无迹可寻的是“道”,有迹可循的是“德”。道与德,是老子生命的踪迹,他如太阳般,使身处万方的人,生存在大道中。人能离开太阳吗?不能,所以,道就是太阳,就是生活。

年前,老子看到一妇人在河边浣衣,便化作一只李子,来到了妇人身前,让她吃下,从而成孕。据说妇人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老子才从妇人腋下孕化而出,一生下来,就白须白发,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这是老子的神异的出生。

至于出生后,他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经历,史书记之极简。

下面是百度对他的介绍。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子17岁,问礼于老聃。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历史记载中的老子,故事就这么简单。但在简单的故事中,却可看到那个社会的太平承世。老子虽然也遭排挤,但却能很快的官复原职。而且他年轻时就当了典藏官吏,这样就能接触大量的文书典籍,为他著写《道德经》打下基础。这应该是常人的认识。还有,百度中刻意记录孔子见了三次老子,也是在渲染一种氛围,即那个时代的两位大圣人以怎样的默契,去构筑历史的。

在神话与宗教故事中,老子、佛陀,都是从母亲的肋下出生。我不清楚这样的描述,是否在说明他们出生的圣洁,不沾污血?但是他们神异的出生,是否在表明生命层面与庸常的不同。还有,耶稣也是处子有感而孕,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智慧、有使命的神,出身的高贵与圣洁,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德。

对这些,无神论者会斥之为封建迷信,妖言惑众。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在以后的岁月中,赋予老子李耳如此的传说?当然,我不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而是老子出生时,确实带着某种神异降临人世。至于他的81年孕期,也许只是一种夸张而已,旨在渲染这种神异氛围。然虚云老和尚诞生时,却是一颗肉球,却是有据可考的。而《道德经》作为指引人生命之道的大书,它的玄奥神秘,更加赋予人们对老聃的敬仰膜拜,为此,那一点点的神异,就被不断放大至无限。

我以为,老子当藏书官吏,是他带着某种守候使命来的,并以守候神的使命,来完成对人类社会发展到自己所处年代,历史记载的考察,并以切合人类自我的故事,来验证早就烂熟于胸的“道德一经”,是否适合留给人类。这是问题的关键。而他当图书馆长,只不过是利用这个身份,来隐藏掩护自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的身份,好为自己的道德大书,埋下伏笔,使更高维度的生命形态,不被人类探知。否则,他不会在出关前,惊动天下,让关令尹喜知道自己出关之后,再也不会返回人间。

直白的说,老子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度化人类而来的。而度化人类,自然需要有形的东西来传道,那么,文字就是唯一传道的工具。而《道德经》的撰写,就是传递这一途径的法宝。

历史的烟云消散在时间的尘埃中,一切的一切看似昭然若揭,然而昭然的背后,依旧迷雾重重。老子作为龙一般的人物,在他的《道德经》被不断神话,又不断消解的当代,“道德经”所宏传的大道,又有几人真正堪透?

所以,老子是孤寂的,凄凉的,甚至是绝望的。因为至今的市侩之见,都认为老子消极、悲观、厌世。但我以为,他并不消极,也不悲观,更不厌世。他只是在以自己的视见,将自己对生命大道与宇宙大道的认知,通过文字阐述给后人,以期后人,通过这部经书,来完成对道的体悟。

然而老子被异化,认为他是一个老滑头,认为他的经书缺少逻辑,条理紊乱。后来的学者、专家、大儒,用他们一代不如一代的愚昧无知,刚愎自用,在意淫着老子的消极、悲观、厌世。但是,“道德经”明明白白的写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他对人最后的忠告,最后的总结。虽然人们异化老子,误会老子,认为他悲伤、绝望、反激、诅咒、出坏主意,制定了许多对付自然、对付人的策略,使历代*事家都借此取了巧,学了乖。不过,作为神的老子,是不会悲伤,不会厌世,不会绝望的,虽然人类道德的堕落不断让老子绝望,但是老子却在书中,明明白白的教人如何去修身,如何去做人。他以最透彻的思想,将宇宙、生命,清清楚楚的阐释,那份冷静,那份深邃,让人惊心撼*。

春秋以降,哲学家便从神州大地彻底消失,既使后来出现的所谓哲学家,也只不过从百家之中调取书包,来美化自我。毕竟,米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已被他们全部吃进消化,后人只能从他们的文字中,寻找一丝安慰自我的余情。

老子出关,从此隐遁无迹。老子在对人的爱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人的心中,是多余的。因为他的通透,他的彻悟,使人对他敬若神明。老子在对人的恨中,隐遁而去,去的时候,却舍不得对人类的爱,便大张旗鼓的告诉人们,我要去了,从此不再回来。有着道心的关令尹喜,看到老子走来,便虔诚求教,让他留些什么,他知道,老子是高人,是神仙,他的一字一句,都是珠玑,是瑰宝。老子懂尹喜,尹喜知老子,于是,一老一少,在关隘的大厅里,一个在写经文,一个肃然侧伺,经文出处,光华大显,光耀寰宇。这使我不由想起佛祖出生之时,大地震动,瑞气呈祥的异象。而周昭王时,有着对这异象的描述。

老子一边写,一边笑;一边写,一边哭。心情悲恸处,他写出了“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兴烈时,他写道“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堪透了道,所以一上来,就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似一副叛逆心,但是,这是他对道真正的彻悟。

他对人讲“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他是以宇宙为纲,以世界为目,以人为科,来阐述宇宙对人的重要。只有人能体悟宇宙这生命的大道,才能堪称完人,重塑人自我小宇宙的道。可惜,年来,那些学者、专家、大儒,有几个人,能真正体悟到老子的良苦用心?

老子悟透了!老子并不是悟透了道,而是老子就是道本身。老子以自身为道,以自身化道,使自我的生命化为文字,穿透天宇,使瑞气呈祥,写罢,将笔一摔,头也不回的下了关来,在尹喜及众*士的目光中,走向了虚空。

这就是老子,这就是老子的生命。他是道,道是他。他们道体合一,成就了神州的哲学,神州的美学,神州的人学,神州的规则与秩序,使神州的道统与德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系统,来运作神州的人类,在命运的浮沉中,走向了今天与未来。

所以,孔子是第一个认知老子深不可测的人,为此多次向他讨教,做他的学生。在多次的讨教中,孔子以人的视域,认知到老子的“道与德”,与人类心理、生理习性的遥不可及,为此,他建立了另一套生命系统,来制约人类的欲望,规范人类的行为,以回复周礼,来希望人类,真正的走向人类的*金时代。可惜,*金时代,只是一个真实的过往,过去了,便不会再返。为此,现在的时代,便在群魔乱舞之中,走向了末法时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