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十一章虚空,让生命活得更适宜 [复制链接]

1#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谈论的是有和无的相互作用。这一章其实是对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所讲到的:“有无相生”概念的阐述。

和同一章提到的其他概念,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相比,“有无相生”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不像其他概念,一听就懂。比如,长和短,难和易,高和下。

这里的“有和无”,类似于:实有,存在,和空有,空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古代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毂(gu),车轮中心的枢纽,中有圆孔,插辐条的地方。

车轮的形状,可以参考今天的自行车轮子的形状。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中,构建成一个车轮。车轮有辐条,也有空的地方,所以才形成一个完成的车轮,构成一个车。

意思是:车轮不可能全部用充实的方式去做,必须有空隙,才能更好地承接重力。

这是强调:无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植:shānzhí,指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也就是制作陶器器皿。

用粘土和水,制作陶器的时候,一定会留下空隙。也就是无。当陶器有了“无”的时候,这个器皿才能用。

如果陶器里面全部都是粘土,那还叫陶器吗?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开门,开窗,营建房子的时候,一定会留下空隙,也就是“无”,这样房子才能够住人。

只有当房子里面这个“无”存在的时候,房子的用途才能显现。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因为有,所以给人便利。因为无,所以才能使用。

并不是越有越好,越多越好。空无,才会让有,变得真正实用。

老子《道德经》的这一章,提到的重要概念,是“有无关系”。在后代的玄学时代魏晋,有个著名的论题,就是“有无之辨”。

我们需要厘清楚的是:这里的“有无关系”,不同于老子第一章谈到的“常有”和“常无”的概念。那是哲学抽象起来的大概念。

这里是具体的小概念。就是平时我们理解的有和无。

老子在这里讲的“有无关系”,是他的哲学体系里一个重要关系。盈和虚的关系。

老子非常强调“虚”的作用。是因为我们庸庸世人,只看到实,看不到虚。

在一个完善又完美,神妙无比,奥妙无比,精妙入微的大千世界里,如果没有虚,只有实,这个世界该多么拙笨无能,寸步难行啊。

正是虚空,空灵,空渺,给了这个世界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每天沐浴空气,感受时气,为夜风的清凉而适宜,为寒风的凛冽而战栗,为春风的煦暖而欣喜,唯独没有去想想:

正是这些虚空,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存在啊。也正是虚空,让生命活得,更加适宜美好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