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中的3条天道,颠覆我们的认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69.html

很认可这段话,因为我自己也在一直不断提升认知,打破思维壁垒,努力获取人生智慧。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贫富,而在于认知层次的不同。

许多人把老子《道德经》视作是“生命之书”、“智慧之书”,因为书中蕴藏着许多巅峰我们认知的天道或天机,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发现。

比如说,老子《道德经》中阐述了以下3条天道,可以巅峰我们一般人的认知,最终让人豁然开朗,智慧大大提升,堪称是胜读十年书!

1、真正的强者,不是战胜他人,而是战胜自己

也就是说,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一般人看来,强者要么是孔武有力、位高权重,要么是智力超群、能言善辩、神机妙算等等。他们之所被称为强者,是因为他们比周围人更有优越感。

但是老子眼中的强者和一般人所认为的强者不一样,老子认为:强者不是与他人对比,而是自我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弱点,自己和自己比。

就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说白了,战胜他人只是一种相对的强,而且不可强势很久,搞不好就容易招致灾祸;但是战胜自己是一种绝对的强,是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只要自己为人谦虚低调,可以保持好福气长久而不招致灾祸。

比如说,我们一路成长进步,不与他人攀比、争斗,也不与人结仇;而是经常自己和自己比,看着自己内心越来越强大、能力越来越优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也能心安理得。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一直秉持这种“自胜者强”的处世之道,因此他能够“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笑到最后。

就如他在家书中所写:此外斗智斗力的强胜,则有因为强盛而迅速兴旺,也有因强胜而彻底惨败。所以我们在自己弱的地方,需修正时,求得强胜就好;而在比别人强的地方,谋求更大的强盛就不好。

真正的强者,内心平静如水,情绪稳定,不好与人斗争,只是不断提升自我,战胜自己内心的弱点;

反倒是弱者易怒,动不动就与人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非要与人分个高低,争个你死我活,实则是外强中干、越是缺少什么越喜欢表现什么。

2、坚强代表死亡,柔弱代表生命

也就是说,坚强与死是同类的,柔弱与生是同类。

在一般人看来,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为什么到了老子这里正好相反:坚强代表死亡,柔弱代表生命呢?

其实,这样很好理解。

比如说,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古时候,许多国家本来很强盛,但是因为君王喜欢用兵逞强,最后遭到灭亡.

还有,树木越是粗壮坚硬,越有价值,越容易遭到人类的砍伐;反倒是那些看似柔弱、无用的树木,活得好好的。

可见,我们眼中看到的强大,并不能长久,反而很容易遭到打击与毁灭。

正所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难怪老子那么牛,他也说“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怕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因此,老子由衷告诫大家: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即:凡是坚强的往往处于劣势,相反,柔弱的往往能处于优势。

《道德经》第42章,老子更是毫不客气地说道:强梁者不得其死。

也就是说,强势的人,往往不得善终。

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个人过于强势霸道,就是属于阳刚之气太重,阴阳失调,做人做事偏离正道,最后往往是过刚则折,不得善终。

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柔和做人做事更加符合大道,更加不容易招致失败,而不要处处争强好胜哟。

3、最完美的事物,往往是有缺陷的

人总是一厢情愿,渴望十全十美、尽善尽美、福气满满,但是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而且,最完美的事物,往往都是有缺陷的。

正如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也就是说: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有缺陷才是事物的真相,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许多人喜欢追求完美与成功,殊不知,完美属于死亡的一类,不完美则属于生命的一类。

因为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人或者事物发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就自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失败或毁灭。

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月亮还没有全圆的时候是最好的。

所以聪明的古人总是“求缺惜福”,只是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知足人生境界。

国学大师南怀瑾更是告诉大家:“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早就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德是什么,就是凭良心做事,失去德之后,大家对良心不再相信,就开始讲仁。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六十四章》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只需要59块钱,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