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要读道德经,做人要做有心人 [复制链接]

1#

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最美不过人情味

这一章及下一章畅谈未来阐述未来人往哪里走,以及怎么走。

本章主要讲人应做什么样的人。

天生万物,以人为长。

在人之前,鸟兽鱼虫,各领风骚。

人出现后,以弱胜强,先是驯养鸡鸭猪狗,然后驯服骡马牛羊;笼中关住虎豹,街头玩耍猢狲;田里播种五谷,锅里煎煮岐黄;屯田兴修水利,观天历法星象;又造舟车刀剑,武力征讨四方。

历经千年打拼,堪堪触摸星域。维持多元文化,谁来协和万邦。

人之所以是万物灵长,成为地球霸主,不是因为人爪利牙尖,而是因为人有人情味。

人的人情味体现在人心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

遗憾的是,近些年人的发展也近乎走进迷途,情感缺失,知识越来越片面,人格发展不完善情况凸显。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物欲纵横的二十一世纪,人和人之间早已经失去最初纯粹的关系。面对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曾在讲座里提及,中国人已经陷入群体性迷失,半人时代横行。

人刚刚进化才几百万年,进入文明还不到一万年,从轴心时代到现在也才年。与恐龙独霸地球两个纪元(白垩纪、侏罗纪)近两亿年相比,人类发展进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很多人的心脏、脊柱都还没有发育完全,50年前手指、脚趾发育残缺还较为普遍。

所以,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我们看看道德经对这类问题所做的提示,做些参考,并没有什么不妥。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亲:最早字形见于西周金文。《说文解字》将"亲"解释为"至也"。"亲"本意为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由关系密切义引申,指自己。

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大家打来打去,相互残杀,成败输赢,都是鲜血与生命的置换,怨气积累,在所难免。

矛盾总要调和,恩怨终须化解,可是,就算如何化解调和,失去亲人的痛楚还在心头盘桓,又怎么能够一下子排解的开呢?

事已至此,这种情况,如何妥善解决呢?

圣人的做法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将情况说清楚,责任划分公正分明,达成协议,形成文书,利益各方皆不纠缠,且不可以在具体针对个人,继续记仇结恨。

根据协议事项具体内容的约定,占理的一方收取补偿,理亏的一方赔偿损失。

天道是天道,人情是人情,事儿是事儿,人是人,从此之后,揭过这一页,恩怨了解,永不再提。这才是会办事的人办的事情,与天地相合,与人情相称。

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如在乡村当了村长。

乡村遇到事情,都是这番的方式进行处理;就如同是一家兄弟,见面时横眉竖目,对外时又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处事的源头,谁能说不是出自这儿呢?

古人提示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会做人才能会做事,会做事一定也会做人。

剩下的都是和我们一样,既不会做事,也不会做人的人。

思前想后,还是要读道德经。

早读早受益,多读多受益。

学而时习之,既能学做人,也能学做事。

读书要读道德经,做人做个要有心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