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落魄俘虏,靠一道菜被封御厨,10年后 [复制链接]

1#

东晋将领毛修之是官N代,但却并非纨绔子弟,他“有大志,颇读史籍,解音律,善骑射”。按常理论,在当时极为注重出身门第的时代,像他这样家世好、才华高的优秀干部理应早早提拔,少年得志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毛修之24岁时只在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为参军。

殷仲堪是个清谈家,自称三日不读《道德经》,舌根就会僵硬,对当时流行的天师道十分信奉。或许是受了领导的影响,毛修之也对道教人士崇敬有加。但殷仲堪对谋略、军事又可谓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胜任荆州刺史这个重要岗位,很快就被桓玄所害。

殷仲堪一死,手下一批人都归了桓玄,毛修之也在其中。毛修之的祖父毛穆之曾跟随桓玄之父桓温多次出征,立功不少。因此,看在长辈们的交情上,加上毛修之善音律、能骑射,桓玄对他倒很礼遇,眼看毛修之的美好时代就要来临了。

谁料桓玄也不靠谱,他野心虽然很大,但他的才能和野心根本不成比例。桓玄掌握朝廷大权,一时风光无限。这时的桓玄竟做起了皇帝梦,不久就废了晋安帝,建立了桓楚。毛修之也升为屯骑校尉,军衔不低了。桓玄若能坐稳江山,毛修之倒也能算个开国元老,今后前途也不会差。

只是桓玄篡位是个闹剧,人心本就不服,他还骄奢荒侈,游猎无道,有时一日之内多次出游,根本不是个开国皇帝的料。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个皇帝怕是做不久。

没几个月,刘裕等人就起兵要消灭桓玄。桓玄仓皇西逃,人心离散。毛修之可不傻,自然也知道桓玄怕是命不长久,既然如此,那这功劳何必让给别人呢?对不起,桓玄你这个伪皇帝就作为我的进身之阶吧!

他给桓玄出了个馊主意,让他逃亡蜀地,还可以效仿刘备。桓玄果然被忽悠得去了四川。要知道,那时候四川是他们毛家的地盘,到了那边就是姓毛的做主了!果然,桓玄被毛修之伯父的部将所杀,毛修之可谓立了一大功。

桓玄死后,毛修之时来运转,不但凭功劳升为骁骑将军,而且掌握大权的刘裕为笼络毛家,不断给毛修之加官进爵。毛修之当然也看得出未来的宋高祖刘裕是当世英雄,于是“深自结高祖”,二人关系相当密切。毛修之工作很努力,东奔西跑也立了不少功劳。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刘裕对毛修之非常厚待。刘裕年轻时代的老战友嫁女儿,刘裕“赐钱三百万杂缯千匹”,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难得的厚赐了。而刘裕讨伐后秦之前,毛修之奉命加强彭城(今徐州)建设,虽是分内之事,但刘裕一下就赏赐了时值两千万钱的物品。

毛修之这次应该算跟对了领导,并且和领导关系不错,前途正是一片光明,但气吞万里如虎的大英雄刘裕也有不靠谱的时候,让毛修之一下子从高级干部沦为阶下囚。

刘裕率精兵悍将灭了后秦,收复长安,威震天下。但他却急匆匆回南方准备当皇帝去了!按说古代人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登上皇帝宝座吗?刘裕当时已50多岁了,在古时候算老年人了,再不当皇帝就没机会了。但刘裕走前却突然神经短路了一把,让自己12岁的儿子刘义真统帅20万精锐大军镇守长安,毛修之也留在长安辅佐刘义真。刘义真是一个娃娃,无威望、无能力,只会玩乐,怎么能镇得住矛盾重重的手下大将?

刘裕刚走没几天,关中就发生内乱,辅佐刘义真的四位高级干部除毛修之之外全部自相残杀而死!军队人心惶惶,一片混乱。胡夏国君主赫连勃勃率大军杀来,毛修之连忙护送刘义真撤退。这刘义真年纪虽小,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走前在长安强抢了大量的财物与美女,装了辎重徐徐而回。毛修之见大队人马的行军速度如此迟缓,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催促刘义真加快行军速度,但这小二世祖没打过仗不知道胡人骑兵的厉害,根本就不听毛修之的话。结果很快被胡夏骑兵追上,最终晋军完全崩溃,全军覆没。

在这场大败仗中,毛修之和刘义真失散,可怜的毛修之逃到一个山坡上,一些曾被毛修之处罚的晋兵借机报复,令其跌下山坡,被赫连勃勃生擒。

由于老刘、小刘二位领导的不靠谱行为,让毛修之在胡夏国过了几年俘虏生活,赫连勃勃号称杀人魔王,毛修之能活下来想必也是异常艰难。

比做一回俘虏更惨的就是做两回俘虏。没过几年,毛修之再次沦为俘虏。这次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出兵灭了胡夏国,毛修之跟胡夏国新君主等人一起成了北魏的俘虏。

但毛修之肯定没想到,这反倒成了他东山再起的一个机会。他先是在北魏遇到了当年在洛阳工作时非常敬重的老熟人道士寇谦之。寇道士这时候在北魏混得可不一般,深得皇帝拓跋焘和重臣崔浩的尊崇。有他帮忙说好话,毛修之自然免除了性命之忧。

但要想在领导面前混个眼熟,乃至进一步发展,光靠寇道士可不行,得拿出点本事来。但拓跋焘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毛修之虽有才干,按正常程序想要出人头地可不容易。可谁也没想到毛修之竟然用了一个另类的招数,迅速赢得了拓跋焘的好感。

常言道,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一个男人的胃。毛修之这招就是做羊汤!

拓跋焘乃“走马鲜卑儿”,羊肉可算是其家常食物,他几乎天天吃,但却从未尝过毛修之的南方烹调手段,吃了毛修之做的羊汤之后,赞不绝口,大喜之下立马让他做了太官尚书,专门负责御膳。

身为皇帝的御厨长官,毛修之显然成了领导的身边人,和皇帝拓跋焘亲密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自然提拔起来也就非常快了。他一方面继续展示厨艺,“手自煎调,多所适意”,另一方面经常和重臣崔浩交谈天下大势、品评人物,展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华。这样拓跋焘对他印象也越来越好,逐渐宠信他。

在赢得拓跋焘信任之后,毛修之担任吴兵将军,专门统领流落北方的南方将士作战。他多次跟随拓跋焘出征,在北方战场讨伐柔然、和龙等地都立功不少。拓跋焘逐步给他加官晋爵,最后他做到了抚军大将军,享受高级将领的待遇,可谓苦尽甘来,风光之极。毛修之在北魏,除了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生活上也非常幸福,“多畜妻妾,男女甚多”。

同是南方降将的朋友曾经劝毛修之回归南朝,他笑着说:“现在那边掌权的是殷景仁,我在南朝时他还是小孩呢,难道我还能回去再伺候他吗?”也许他漂泊半生,已经被不靠谱的领导们伤透了心,与其逃回南朝再去侍奉不一定靠谱的后辈,不如在相对靠谱的拓跋焘手下打工。

胡汉融合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旋律,来自南方的毛修之顺应历史潮流,主动融入北方,后半生可谓精彩而又成功:身居高位,寿终正寝(享年71岁),后代遍布南朝、北朝。更妙的是在河南原阳,毛氏羊汤绝技流传至今,也是南北饮食文化方面的一次成功融合。

有趣,有料,有深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