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隐士的哲学与儒家道家对救世的辩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https://m-mip.39.net/nk/mipso_8122779.html

导语:

东周时期,天下大乱,礼坏乐崩,天下秩序分崩离析。在这样社会的剧变时期有人站了出来,希望能够救天下于水火之中;比如孔子,墨子。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之所以这么乱,这么无序,是因为人们不爱了。于是他们就行走于各国之间推行自己的主张虽然他们两派之间对爱的选择不一样。

可也有一些人,他们选择远离这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所以他们选择离开主流社会,自力更生,而这些人就是隐士。

隐士的传说由来已久,第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许由,就是尧打算让位给他,结果他跑到河边去洗耳朵,然后还被朋友骂污染水源的那位人物。只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是一言不发的,有些隐士还是会选择出来说出自己的主张。而这些主张被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流派,叫道家流派。

道家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隐士,他们还有层身份是哲学家;那既然是哲学家就一定是要说话的,就一定要有思想的,而且这些思想应该就是整个道家流派智慧的核心以及理论指导。那目前比较著名的道家领导级别的人物有三位:杨朱,老子,庄子。那么他们三个都是谁?他们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杨朱是道家学说的早期代表人物,但是有关杨朱的资料很少;只能推测出他大概和墨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孟子在书上就有说当时天下的言论不是赞同墨子就是赞同杨朱;但是有趣的地方在于言论盈天下的杨、墨在战国结束后他们书就没人读了,取而代之的是法家和儒家。

(杨朱像)

既然杨朱本人没有作品,那他的思想我们只能从别的书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韩非子》,《列子》等。杨朱最著名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不为也。这句话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看都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这样的人也被称为铁公鸡。但是这样的言论在当时为什么会有市场呢?这样的言论不是应该趋之若鹜吗?怎么会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呢?

说明杨朱的思想还有其他含义。《列子》这本书记载了不少杨朱的事迹,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天墨子的弟子禽滑釐问杨朱说现在从先生身上拔一根毛来救天下先生愿意吗?杨朱说:这么大的一个天下不是一根毛可以救的禽滑釐说:我们说的是如果,如果呢?杨朱不理他,然后禽滑釐就离开了。

杨朱和禽滑釐的对话里可以看到杨朱的思想就是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绝不能为了群体的利益来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且今天说把一根毛来救天下,那明天可能就是切一块皮来救天下,后天可能是割一块肉来救天下,大后天可能就是靠一条腿来救天下,在后面就是拿命了。这个道理杨朱没告诉禽滑釐,是杨朱的土地孟孙阳说的,但也就是杨朱的思想代表。

杨朱最有名的话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但这是断章取义的结果,其实后面还有话,全部的意思是把一根毛来救天下,我不干;把一个天下拿来给一个人用也不行。只有人人不损失自己的利益,人人也都不是对天下有利,天下就能治了。这才是杨朱思想的精髓,很典型的天下为公。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杨朱的著作了,能看到的只是从其他作品里描写的杨朱,比方说《列子》,但是《列子》一书在学术界很多人都认为是伪作;想必要真正了解杨朱思想已经不可能了。

老子:虚无缥缈的贤人

老子是道家的又一代表人物,代表作为《道德经》。老子其人非常神秘,从司马迁那时基本上就已经不知道老子是谁了,比较著名的名字有老聃,李耳,老莱子等;其作品道德经也有着一些谜团,有人认为叫道德经,也有人认为叫德道经,因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波束老子就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可就算老子迷雾重重,我们也能从他的思想中学到大的智慧。

(老子像—假想图)

老子的思想,或者是道德经这本书体现出来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去智。这本书的思想是明显和儒家的那套理论对着干的,因此有人认为道德经一书成书于孔子之后,大约与墨子同时,而且按照春秋的习惯,可能这本书也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我们知道儒家的思想就是靠圣人,靠道德礼仪来救治天下。而道德经通篇都在批评儒家的这一套尚贤。

比起儒家和墨家那一套轰轰烈烈希望干一番大事的态度,道德经则显得冷峻,冷酷的多。但是虽然冷眼,但并不冷漠,道德经表达的更多的是通过一种无为的方式,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可见道德经虽然满篇的无为,但是却希望一个无不为的结果,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字,装。只不过这种装在政治家看来叫韬晦,我们平常人只能叫装蒜。

之前说过道德经的思想是和儒家思想对着来的,那么这样的对着来是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首先我们得了解儒家崇尚的东西是什么。仁,义,礼。这三样东西在儒家的辩证法体现为什么?这个得和西周的封建制,宗法制联系在一起;那么儒家的仁义礼和宗法制一结合起来,体现的就是两个字,秩序。而道德经里,对构建秩序这样的行为是嗤之以鼻的。

道德经中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刘庆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完全和儒家的思想相反的,而大道什么时候开始废的呢?三皇五帝开始,到夏禹的时候完全废掉,结果就变成了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人就是儒家推崇的三皇五帝。

(马王堆出图的帛书老子甲本)

既然道德经看到了问题,那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有。老子说圣人的政治手段,就是让百姓内心空虚,让他们吃饱肚子;让百姓变笨,让他们身体变强壮最后做到常使民无知无欲,然后天下就可以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简而言之,就是统治者把老百姓当动物养,而不要大搞特搞谋发展,退回动物世界的那种情况。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人的特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都开始过好日子了怎么能再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呢?这显然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但是老子的思想不仅仅只含有政治思想,其中对于人们的处事态度和方法也有巨大影响,比如庄子。

庄子:逍遥的隐士哲学家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同于老子,庄子的生平还算是清晰的,至少可以肯定的说他生活在战国中期,并且受到了老子的思想,同时继承和发扬,后世常常说老庄,把老子和庄子并列起来。可是我们要是仔细看《庄子》和《老子》,就能看到老子和庄子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庄子像)

老子最大的特点是寡情。我们看《道德经》,会觉得里面的话语都是冷冰冰的,就像一个很严肃的老者在说话。但是庄子却没有,庄子的书里有很多故事,很多寓言;而庄子的思想则在不经意间就留在了这些故事里。

打开《庄子》这本书,第一篇叫《逍遥游》;《逍遥游》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意境。一条很大的鱼,在很大很大的水里游泳;后来变成一只大雕,雕也非常大,然后在天上飞。这样的意境《老子》可不会描写,也只有庄子这样的人才能想象得出。而《逍遥游》的至人无己等则体现了庄子无为的思想。

(逍遥游—大鹏展翅)

虽然说庄子的书大多都是寓言,但也有很多直接的论证。比如庄子就认为现在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有太多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开始就是从三皇五帝开始。从黄帝开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到大禹使民心变;结果就是天下大乱,出来一些莫名其妙的组织什么儒家啊,墨家啊全都跑出来蛊惑人心,这是庄子一书记载的关于庄子读老子一书的思想。

当然,庄子最大的特点其实是一种浪漫感,一种从自然,从人生里学会的感悟。庄子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子来吊唁,结果发现庄子坐在地上唱着歌还打着拍子。惠子看到后就指责庄子说:你的妻子和你在一起含辛茹苦,一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现在她死了,你不哀痛就不像话了,现在你还在这唱歌,太过分了吧。

庄子对惠子说:她刚走的时候我也很悲痛。但我后来觉得,她人从天地中来,又回到天地中去,这不是自然规律吗?既然是规律我干嘛还在这嚎啕大哭打扰她呢?这是庄子对人生的感悟,人从天地中来,又到天地中去;只有中间的几十年有自己的意识,既然如此,这几十年是庄周还是什么,也不重要了。所以诸子里只有庄周能梦蝶,而别人不行。

结语:

道家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里重要的一派,可以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因为法家代表人韩非是继承了老子的思想,然后把老子的思想统一进法家思想里,而法家思想则贯穿了中国传统王朝社会。虽然表面上各个王朝都是尊儒,但实际上实施的都是法家那一套;而法家思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老子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并不太平,因此出来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来靠他们的思想影响和拯救天下。而他们的思想有的被传承,有的则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都得承认他们的思想就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这些结晶现在看来是有跨时代性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我们的大脑中才会充满智慧,充满理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