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09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是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了解了《黄帝四经》,从中寻找智慧,提升自己的判断力。《经法》篇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稾(蒿)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殹(也),无执殹(也),无处也,无爲殹(也),无私殹(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爲刑名声号矣。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源自于冥默之中的“道”。或由之而灭,或因之而生;或违“道”而失败,或因“道”而成功。祸福同出一门,而人们却往往不知它们产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败、祸福的道理,只有谦卑于“道”。谦卑于“道”,就能把握事物的微末,必然能详查其刑名关系。刑名观念一旦确立,那么是非黑白的边际也就随之确定了。所以能参悟“道”的圣人可垂范天下的,便是变通而不执着,功成而不居,顺时而动不妄爲,处事公正无私。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刑名确立、名实相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既然各项法令制度都已确立,官职都已建置,那么天下万事万物都无所遁逃,差错、祸患也就都能匡正了。原文:“见知之道,唯虚无有。”前面我们讲过“见知”了,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见、知道。然而“见”通“现”;“知”通“智”,这样一来就会有“见知”、“见智”和“现智”这几个不同的理解。“见知”是相对浅层的,“见智”是感悟智慧,比感官要高一个层面。一个是表层知识层面的理解,一个是智慧的体察。“现智”就是由知到行的层面了,所有的道理不是用来清谈的,是要应用的,只有能把获取的思想智慧应用于现实的客观实践中,这些理论才是活的。文中的“之道”就是办法、路径、渠道的意思。和治国之道中的用法一样。日本人喜欢把技术上升到精神层面,插花之道叫花道;用剑之道叫剑道。但其实日本并没有学会中国的道家思想,充其量也就是技进乎艺的程度。不论是在哪个层面,见知也好,见智也罢,或者是现智层面,我们都依赖于“道”,所以就要深入地去研究这个“道”。原文“唯虚无有”中的“唯”就是只有,必须的意思,在这里不是发语词。古时候的发语词很多的,在翻译中可以不用翻译。除了刚才讲到的唯,常用的还有夫、故、以、而、然、且、盖、其、则、虽、斯等等。大家应该发现了,我们这一次讲的内容好像有点少,一共就讲八个字,那一定是有重要内容。是的,今天我们将要聊到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先直译再详解,“虚无有”在这里是谦卑于“道”的意思。“虚”是谦卑的意思,“无有”是指“道”,所以“虚无”在这里不能连读。“虚”字在这里是做谦虚、谦卑解读,《易·咸》:“君子以虚受人。”用法和意思和这里是相近的。我们知道,在道家的典籍中,被代指为“道”的词汇很多,就比如我们前面刚刚讲到的“冥冥”。此外常用的还有朴、大、天等,有一些可能有些道学基础的朋友会说,你说的不全啊,一、无、玄这几个字也代指“道”啊,在此,我要格外强调一下,这几个字或许并不代指道,这里篇幅有限,不展开,后面我们一定会详细讲,请大家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