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十三章讲解 [复制链接]

1#
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lx/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受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为什么说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因此,珍惜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天下就可以委托给他了。

解析:

本章讲述贵身和爱身之道,重在修身。

前面两句讲人受到宠爱和侮辱都会使人惊恐,原因是把得宠和受辱看得很重,如同自己的身体一样。人最挚爱的是自己的身体,而把宠辱看得如同身体一样珍重,说明了重要的程度。得宠看起来是得到了好处、受到了重视、得到了表彰。但要想为什么得宠,中国有句话是福无双至,跟这个很相似,得宠意味着得到伤害,因为会伴随着随之而来的嫉妒、陷害,使自己身陷四面楚歌的地步。对于现在所说的“受宠若惊”——就是受到宠爱后达到了惊人的高兴,手脚都没地方放了,还是不要这么得意的好,因为得宠后的自鸣得意给自己埋下祸根而使自己受到伤害,这样受宠就变了味道了,成为了祸患。所以受宠时做的低调一点,最好的是适当分一些好处出去,以减少来自周围的压力,更不能接二连三地抢占好处。

受辱为下,就是在受辱时要明白受辱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得罪了哪个权贵造成的?或自己做错了什么?当然得罪权贵是会受到伤害的,因为权力在别人手里。而自己做错事受到侮辱,应该明白首先是自己伤害了别人,别人反过来伤害你。别想着自己身边的人个个都是谦谦君子,实际上“小人”行为者占有多数。中国有句话是“祸不单行”,为什么?因为身边的小人太多,当你受辱时这些人会跟着对付你、侮辱你、以达到站好自己的队,给自己找好处或报复人,同时给自己戴上一顶“痛打落水狗”的正义帽子。所以受辱时要明白后续的祸患,减少带来的进一步伤害。

老子讲的是“贵身”,看重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并不主张“砍头不要紧”,提倡的是比较谨慎的生活态度。把宠辱看的如同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从《道德经》看,即使批评人的话语也是非常的含蓄,为的是少得罪人,使自己不受到伤害。老子长期这样做下去自己的观点成为圣人之言,在中国渊源流长。

第三段讲祸患的严重性,将祸患与自己的身体相提并论。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要延续我的生命,要减少祸患;为了保护自己,就要学会避祸,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抛弃自己的生命。这世界上苟且偷生者不在少数,我们普通人、就是大人物也同样,战国时的张仪在秦国受到排挤、危及生命的时候,他学会的是跑,到魏国去了。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人的“贵身”——看顾自己的生命而看扁他,因为没有身体了,你再伟大,什么事儿也做不了了。

而如果不在乎自己的生命,那这个祸患就不存在了。专诸刺要离虽然使公子光(阖闾)登上了王位,但自己献出了生命。因为他没有想着自己生命的重要,所以面对那些武士们时不觉得是祸患。人心里有祸患而去防御,是因为重视生命,我想老子是不会主张专诸这么做的。有句话是“生命诚可贵”,“贵身”是人类的追求。

第四段讲的是爱惜自己生命、重视自己思想的人可以做到什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有了可以继续做好这件事情的本钱,才能够做好被托付的事情;爱惜自己的生命,知道生命的重要性,才会爱惜别人的生命,用善良的思想去管理天下就会行仁政,减少百姓的痛苦。

老子讲的是圣人之言,不仅是教导当年贵族的,同样适合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希望小老百姓在宠辱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自鸣得意、也不要不讲方法地针锋相对,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在面对祸患的时候首先想到自己要有“存身”之道,以善良的心态来保护自己,减少伤害,把为自己家人、亲人们能够做好的事情继续下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