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16章大道自然,领悟人生不败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www.csjkc.com/yydt/m/Index.asp?page=5

在《道德经》中,老子不厌其烦地把他通过观察世间万事万物总结出来的道理讲出来,无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领悟大道,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做事,从而提高成功机率,避免失败以及不幸事情的发生。

老子都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呢?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本章在《道藏·道德真经》中的标题是“归根章第十六”,描述了老子希望人的心境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从而能够领悟大道,循道行事。

基本释义

致虚极,守静笃。

如果老子当年写《道德经》的时候也遵循“总分总”结构的话,“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就可以看作本章内容的总纲,有了这个思路,理解这章内容就会比较顺畅。

虚、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处于虚空、清静的状态;极,达到最大限度;笃,指专一、深厚。“致虚极,守静笃”的大意,就是要让心境达到极为虚空、明净、专注的状态,始终保持心灵清明,不被外界所干扰。

这显然是老子所提倡的人的心境应该达到的理想境界。为什么要达到这种境界呢?若说以此领悟大道或许会显得比较空洞,那不如跟随后面的段落循序详尽了解。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生、成长、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正是通过观察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不断反复的这个过程,我总结出其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世界万物众多,生长过程不一而足,但是它们最终都要回归寂静虚无的本根。

虚无、寂静原为万事万物生发的根本,这也就回答了上一句老子为什么要提倡“致虚极,守静笃”的原因。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返回本根就是达到静的状态,达到静的状态就是复归生命的本性;复归生命的本性就是世间常见的运作规律;知道这个运作规律就是明理。

不知常,妄作凶。

如果不明白这个规律,不按照规律办事,随意胡作妄为的话就会招致祸患发生。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明白这个运行规律后,就能够包容世间万千事物;有如此广博的包容力就能够处事公正无私;处事公正无私才可以治理天下;按照这个道理治理天下也就是符合天理;符合天理就是符合大道;人的行为符合大道才能够天长地久,终身都不会遭遇危险。

道之用

在本章中,老子不厌其烦地把他通过观察万事万物总结出来的道理讲出来,无非就是希望人能够领悟“致虚极,守静笃”多么重要,籍此能够开启智慧、领悟大道,尤其是能够遵循大道做事,按照“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的阶次达到“没身不殆”,能够终生远离危险,永享太平安乐。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