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十条心法,打开众妙之门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五千余字,可谓字字珠玑,博大精深。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了解《道德经》中10条颠覆式创新的心法:

01学会做减法

《道德经》第22章:“少则得,多则惑。”

我们常说“大道至简”,反过来就是“小道至繁”。跟孩子讲道理,有时候讲得越多孩子跑开得越远;企业中,规章制度越繁琐,员工践行程度反而越低。这就是“多则惑”。

因此,要学会做减法,不断去除纷繁的枝蔓,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那条直指人心的关键路径。依道而行,才会有简约,集中精力打透一个点,才会有“少则得”。

02心是道的源泉

《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的源泉是什么?就是心。我们后退半步,就会发现所有的中华经典在最关键之处都是在揭示心的奥妙。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不同的学术、思想、门派、路径等等,五个手指合起来就是一只手,手背后是一个人。

因此,“身之主宰便是心”,这颗心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抓住了这颗心,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走入各个经典,去探寻其背后的精髓。

03建设自己的橐龠场

《道德经》第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风箱,中间的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一种能量。人与人之间也会形成这样一个能量场,它可以良善而持久,也可以充满冲突,只看你如何去建设它。

我们处于自己能量场的中央,这是我们人生真正的舞台。能量场的好坏就是我们自己格局境界的折射,只有不断学习建设自己,才能使我们的能量场更加持久、良善,充满温暖、关爱。

04去除余食赘行

《道德经》第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是在事上做。我们学习越来越多的知识、经验,是为了方便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君子不器”,这个过程就叫做“为学日益”。

“为道”是指在心上的功夫。不断去减除心上的不明和贪欲,去除余食赘行,这样在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所以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就是无妄为,不要忘乎所以。“无为而无不为”,没有这些妄为、妄想,那么事情才可能依道而行,成就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05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道德经》第53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径”就是小路、小道。什么叫小道呢?比如有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好好念书,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这就是把孩子引到了小道上。小道看起来是一条捷径,看起来能让我们占到便宜,但是长期来看,孩子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贪图安逸,没有练就一身硬功夫,日后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发展行走呢?

人生的大道原本如此宽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但是许多人却愿意挤在小道上。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才能为自己、为儿女打开一片新的天空。

06只有一颗心

《道德经》第63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有的人自诩自己可以做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因此小事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

但是真的如此吗?我们发现,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的那些人,能做大事,同时只要小事落到他们手里,一样都能做到卓越甚至极致。而小事做不好却可以成就大事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有一颗心。越是做大事的人,心越缜密,如果小事都不能做好,遇到大事只会出现更大的纰漏,这就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07把鲜花与掌声留给他人

《道德经》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把这“三宝”呵护好,整个人生就有了哲学护航。

“慈”,哪怕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都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慈故能勇”。

“俭”,俭是对万事万物的一份珍重和关爱。

“不敢为天下先”,不去争抢别人的光芒,把更多的机会、鲜花与掌声留给他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三条人生哲学,看起来不是积极有为,但是因为依道而行,顺流而下,反而可以让我们航行得更远。

08道在低处

《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能够托起张良、韩信、萧何,是因为刘邦的格局境界远远超过这几位当时的贤者,他内心的力量远远超过这三人的总和,所以他才能驾驭那么大的局面。

所以,道在低处。当我们在低处托起他人时,才是我们最有力量的时候,因为我们双脚踏在大地上,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深深扎根的这片大地。

09回到行为作用之因上解决问题

《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

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做人做事的底层逻辑: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反作用。

高下相倾,前后相随,难易相成,有什么样的作用力,就有什么样的反作用力,这是天地万物都遵循的规律。每一次起心动念,都会化为我们的语言、行为,最终决定事的成败。

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若只在事情本身上去思考,很难有大的突破,只有不断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问题的原点,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福自我求,不假外物。

10创新总在边界外

《道德经》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毂中空,才有了车的用。陶器中空,才有陶器的用。房屋中空,才有了房屋的用。万事万物都是由有无的对立统一所构成,但我们常常只能看见“有之为利”,却忽视了“无之为用”,这也成为了我们思维的边界。

无论自身成长、教育子女,还是发展事业,固执的偏见和错误的认知就像一条无形的边界,束缚着我们的内心,束缚着我们的创造力。人生和事业上真正的创新,正是要冲破这偏见与错误知见的樊笼,走进“无”的空间,如此,我们就能打开一片全新的思维天地,迎接人生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可能。

10条心法,是经典的智慧,是人生与事业的规律,是创新的根源。愿它们能够在今后的岁月中,始终给你心上的滋润,助你颠覆式创新,突破性成长!

THE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