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负论和佛教的三 [复制链接]

1#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教,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两教在民间有广大的信众。究竟所有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宗教是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息繁衍生存,最有力的强大精神支柱。从人类文明开始便伴随着人类一直发展到今天。

在人类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永无休止的。

在中国的道教的经典巨著《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先提出的善恶转化思想。在东汉年间的《太平经》卷卅九说中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其过责;前人有负于后人,后人是无辜受过,这叩承负。换句话说,即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如果是善的话,则是前人种树,则后人遮荫。

又在《太平经》卷七十三至八十五说“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思是说,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害而不止便会乱败,不可复理还返于虚无,复归元气恍惚。这样的自然循环,也叫承负。

道教认为人如果造恶行,其子孙后代就会得祸殃;本人如果行善积德,子孙后代就会得福报。按照道教承负论对世间天道承负的解释例子:世间有些人作恶多端,有些人受到了惩罚,但有些人却未得到惩罚,未受到惩罚的原因就是其祖荫深厚,其恶行受到祖荫庇护,但他所做恶行必定会给孙后代带来恶运,一个人作恶或行善会代代相承相负。如《易经》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佛教的三世应果论,是佛教主要理论之一。在佛教二十多部经文当中都有提到三世因果论。例如《涅磐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法念处经》说,“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三世因果论在《三世经》经中就说的非常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三世因果论清楚的说到:一个人在今生所受的所有苦楚,全是因为前世所造的罪孽,要想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就要看当下在做什么。

佛教的三世因果论是来自于自缘起性空的道理。

佛教经典成熟比较时间比较早,理论比较完善主要讲:“缘起论”和与其相对的”实相论”。缘起论系以三法印为基础,以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

按照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因果定律来分析道教承负论和佛教的因果论,道教的承负论是一世因果论者。而佛教是三世因果论,讲的是过去因果、现在因果和未来因果。故而道教称其为天道承负论,而佛教称其为三世因果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