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能领悟这两句话的人,功德无量 [复制链接]

1#
《道德经》:能领悟这两句话的人,功德无量!(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二),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这里提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如果以佛法方面的闻、思、修、证来讲,一个人你真的体悟到法,那么你会来到四不坏净。也就是说,你如果真的有见法、你真的有体悟到,但不是闻思上面的,而是实际体证到的,那么你会做到四不坏净。不管再怎么风吹雨打、再怎么考验你,你都是道心不坏。因为你有真正品尝到“无常”,就是这样;“无我”,事实上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你真的是体道、悟道而行道,那么你会来到“善建者不拔”这种情况。也就是说,你真的体悟到、建立起来的那种道心,这是别人拔不掉的!“善抱者不脱”,你真的与道合一的话,你不会说心情好的时候:“喔!法界对我很好!我就浸泡在法界里面。”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直在那里怨天尤人:“天公对我实在太不公平!”如果你还有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那些,那么表示你的体悟,还没有真正的坚固。这就是“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那些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因为他们是与道合一,真正的得道之人。这样的人,他们展现出来的是充满着智慧。所以,不管他们在这世间有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或是留下什么名声,这对他们都不重要。但是,自然而然地他们会默默地影响后代的人类。这里的“子孙”,不是说光跟他同姓性的人,而是说后代的人类。这样一些得道之人,因为他们展现出来的,是无我无私的那种大道精神,所以,后代的子孙会永远怀念其恩泽,他们的影响会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这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的真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我们看!老子在这里一样讲到,修行方面,大家不要以为说,喔!来到无为的世界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不是这样啊!这里一样讲到修行方面,也是从个人的点,然后线,再到面,再到空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个真正修身养性的人,以佛教来讲,就是不断地净化我们自己的贪、嗔、痴,让我们这个分裂的人格,让我们那一种充满分裂,充满界线的身心,慢慢地愈合,消除种种界线;让我们能够返璞归真。你本身必须要成为一位真人,你才能够自利利他。一般众生,常常是人格分裂的。如果表面意识,你展现出来的是自卑,那么你的潜意识(内心深层意识)里面一定是我慢喔!如果你表面意识展现的是我慢,向人家炫耀自己多行、多厉害、懂得很多,学问多高、多好,那是因为希望多得到一些肯定啊!为什么需要多得到一些肯定呢?因为内心自卑,对自己还不能肯定、还不能接受。所以,才需要多一些外在的肯定。人类常常是在表里不一的情况下运作、常常是在人格分裂的情况下运作。所以,有时候会变成,人前是一种做法,人后又是一种做法。不敢单独静下来面对自己,因为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自我。我们真的要修行,就必须要在这方面都要突破、都要超越,来到超越二元对立。因为这也是一种二元对立,人格分裂!我们必须要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来到无上正等正觉,才会成为一位真人!只要你还有贪、嗔、痴,你就会用很多的面具,把自己包裹着;只有你还有戴面具、还有我慢,你就不够真,就没办法成为真人。所以,老子这里就讲到,“修之于身”,你必须要能够先摆平自己的冲突、矛盾,你才能够成为一个真人!就像说,你能够对自己慈悲,你才能够对众生慈悲;你自己内心的矛盾能够统合起来,你才能够协助众生,怎样超越二元对立、怎样把矛盾化解掉。所以,修行你要能够从这个点开始,点就是你自己。先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够扩大到你的家庭;然后再扩大到其它,慢慢地再扩大。“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当你能够很真诚、真心,成为一个很朴实无华的真人,你会把你的修养、修行这些,慢慢地回馈这个世间。“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因为你有多余的,渐渐地可以把这些跟众生来分享了。“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其它依此类推,来到乡、城镇,再扩大到国家。不只是扩大到国家,还可以扩大到整个天下,“天下”就是讲整个法界大自然,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空、空间、虚空。你若能够把你的修行这些,回馈到整个虚空、整个法界六道众生,那是不是你的德行能够普遍、普及于整个法界呢?这就是“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