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静经合一解说第一章大道无形 [复制链接]

1#
序言

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

憨山大师、王重阳真人、陈抟老祖等都主张三教合一,因此经文的解析,儒释道会同交相辉映,互相印证。

以道家《阴符经》、《道德经》、《庄子》等互相阐明,更加容易理解和信服。

第一章大道无形1.大道无形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太上老君说:大道无形无相,大道生育天地。

《道德经》中讲,大道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抓也抓不住。

大道为什么看不见呢?为什么听不见呢?是由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鸣罢了。

由于物欲遮蔽本心,所以失去了本心的良知良能。

儒家王阳明先生主张格物致知,其实是把心的物欲尘垢格去,恢复本心的良知良能。王阳明的理学吸纳儒释道融为一体。

《道德经》中讲,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什么是玄呢?《道德经》中讲,有和无,同出而异名,同称之为玄。阴阳一对同称之为玄。牝为万物的雌性,母性。牡为万物的雄性,所以牡蛎为补肾补阳的佳品。玄牝就是阴阳一对中的雌性,指大道。大道为天地之根,生育天地。天地生育万物。

《道德经》中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归于大道,是玄牝之门,是天地之根,生育天地。有名的天地为万物之母。

《道德经》中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为打铁鼓风用的风箱,中空而越动越有。比喻天地生育万物。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道德经》中讲:大道无亲常与善人。

大道不会偏私于某个人,某个物。天地无弃物,也无弃人。天生我才必有用。

比如中药材,用于纠正人体之偏,回归于阴阳平衡。

天有六气,风、寒、热、燥、湿、暑,导致人体偏于某一方面,药材和合而纠正人体之偏。

《道德经》中讲,天地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是古代祭祀用的草扎的狗。天道无亲,并非厚爱万物。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道德经》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庸》中讲,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适度谓之和。

大道守一,守中,不会有任何的情志。

日月按照天道的规律在运行。

李宗吾《厚黑学》中构建一个模型,我为中心,正如尼采说的我是太阳。由近及远逐步为家人,亲戚,朋友,中国人,外国人,动物,植物,瓦石等。如同太阳系那样围绕着。

不要误解李宗吾《厚黑学》,他是位君子,他纵观历史,想把古往今来一些阴谋诡计暴露于阳光下,避免老实人吃亏受伤害,他做的也是符合天道的事情。

宇宙的角度,看太阳系,日月在有条不紊地运转。

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有条不紊地运转。

电子如果吸收更高能量,就会进行能级跃迁,到更高能量级别的轨道和位置。

人也是如此,需要不断接受《清静经》、《道德经》等这样高能量的经文能量,修好德行,方能在更高的位置,更好的轨道服务于人民。

世人不知这样的规律,所以舍本逐末,不求道德根本,而是求名利。如此求来也不牢靠,终将会失去。

大道无亲,不仅仅是运行日月,还运行人事,运行微观原子电子等。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字虽然可以说,可以起名字。比如起名字为道,但是勉强起个名字称呼罢了。

名不仅仅是指名字,还包括名相。

《道德经》第二章讲,美丑、大小、高矮、长短等名相。

无大即无小,无长即无短,无高即无矮。大道分出阴阳:大小、长短和高矮等名相。

大道无名相,圣人教世人不要住名相。

正如《金刚经》教世人不住相布施,不住贫富相布施。

《金刚经》中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

正所谓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离名相即是禅!由此可以禅、道同参。

大道虽然无名无相,但是长久以来生养万物。

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庄子》讲,道在屎尿。

如果见道,就可以在屎尿,在花草树木之中见道的踪迹。

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为物理学大统一理论而奋斗,被封印在名相之中,被封印在道、禅中。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月亮到底是不是看的时候才存在,不看的时候不存在。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涉及到光的本质。

王阳明先生有著名的山中之花的公案。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也就是一瞬间创造了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名相。不看花的时候,花和你的心归于孤寂状态。不看花的时候,就无名相。

同样道理,看月亮的一瞬间,创造了月亮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名相,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无颜色等名相。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我不知其名字是什么,所以勉强起了个名字,称之为道。

2.天清地浊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大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道家有《周易参同契》,《周易》与《道德经》同参,也是相通的。大道分开一阴一阳的两扇天门。阴阳同出而异名,同称之为玄。玄是一对阴阳。

天门为自性真心。《阴符经》讲:人心,机也。

王阳明先生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楞严经》中有著名的七处征心。心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等。《金刚经》中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不住烦恼忧愁痛苦,无喜亦无悲。

有清有浊,互为阴阳;有动有静,互为阴阳。

《道德经》中讲:孰能静之徐清。

又有谁能够慢慢让妄想纷飞的心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呢?

有一次,佛陀带领僧团经过河边,佛陀堂弟阿难打了一钵清水给佛陀饮用。但是阿难看到很浑浊,很不好意思说要去重新打。因为大象群刚经过河流,搅浑浊河水了。佛陀趁机教化阿难:心也是如此,慢慢放着就会澄清了。

大道分出阴阳有动有静,实际上又是无动无静的。

战国名家有个著名的公案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古希腊有著名的飞矢不动的公案。

禅宗有著名的,不是风动,不是帆动,而是仁者心动的公案。

动静之中蕴含着大道。

心如同一个超级摄像机,物理学中研究最小的时间片段是普朗克时间。心一刹那一刹那地一瞬间创造万物的影像。如同电影放映机的胶片一样,每一片实际上是静止的,而连串起来又看似在动的。

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错觉而已。

从大道的角度看,大道运行日月,日月轮回让人们有时间的概念。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天地互为阴阳,大道为天地根。

天清轻在上,而大地浊重在下。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看着是动的,而地是安静的,动静只是相对的。

以太阳为中心可以;以地球为中心也可以;以月球为中心也可以。

一切都是相对的。以人为中心也可以,以蚂蚁为中心也可以。

《庄子》中有讲正位,猿猴的正位是树,泥鳅的正位是泥,鱼的正位是水,飞鸟的正位是天空。

对于原子而言,正位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内部观看电子的运动。否则以宏观的视角看,如雾里看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动地静,是以大地为中心来看天是动的。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男女互为阴阳,男属于阳,如同天之清;女属于阴,如同地之浊。

男动女静,男人属于阳刚,主外;女人属于阴柔,主内。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大道从本源不断下流,从道德而有仁义。《道德经》中讲: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生天地;天地又生万物。

万物为末端,枝叶。

天地万物本来同为一体,万物为枝叶。

.能常清静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清者,为浊的源头。比如河流源头是清澈的,下游是浑浊的。

或者可以说是互为根本,清搅动变为浑浊;而浑浊安静放着变为清。

人神清净清澈,如果物欲牵引搅动,就会妄想纷飞而浑浊。

妄想纷飞慢慢澄清,修持静定,又可以澄清。

《阴符经》中讲: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阴符经》中讲: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男生于女,女生于男。男女互为阴阳,互为根本。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动为静的基础和根本,如果没有动就没有静,一切都是相对的。

《道德经》中讲:高下相倾,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

也可以说静为动的根本和基础。

《周易》当中可以看到六爻在不断地阴阳隐秘推移,而有卦象的翻转变化。看似安静不动,却隐秘推移暗流涌动。坐地日行八万里。渊深寂静的大海深渊,却暗流涌动。万事万物之中看似安静,里面却原子电子运动无有休止。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人如果能够常常保持内心清净静定,天地万物都能够回归于心、回归于大道。心即是道,心即是佛。

王阳明先生山中之花的公案。

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

不看花的时候,人保持清静,花和你的心归于孤寂状态。都回归于孤寂。

或许有人说,道家清静经,何必扯儒和释呢?

憨山大师、王重阳、陈抟老祖等圣人都主张三教合一。

儒释道交相辉映,更能够把《清静经》理解清楚,更加透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