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得民心者得天下 [复制链接]

1#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众所周知,《道德经》版本众多,每个版本的作者都是按自己的观点编注的,因为他们各自的观点不同所以版本与版本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尤其是本章从字面上来看版本与版本差异较大。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老子的原文深奥难懂,二,古人云:“文以载道”,从古至今精通文字的人比比皆是,能感知到文字中载的道的人却凤毛麟角。所以我们还得离开字面,跟随老子的思路进入深奥领域去感悟文中所载的道理。

首先我们需宏观地分析一下本章老子所表达的是什么。

很简单,本章是老子写的帝王得到民心的方法和民心的重要性,以及帝王得到民心后,百姓们也甘愿将帝王推崇至最高位置,而且没有加害之心也没有争夺皇位的想法。

老子将江海比喻为帝王;将百谷比喻为百姓;再将百谷中的水比喻为民心。也就是说江海是因为得到了百谷中的水才成为百谷王的;帝王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心才成为帝王的。

以此论之,民心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一种实存的能量,就像百谷中实存的水。所以有道的帝王是能感觉得到民心这种能量的,就像百谷中的水流入江海时江海是觉察得到的。

具体方法:江海是因为它了解百谷中的水喜欢低下的性格,所以它才用低下的方法得到百谷之水的;帝王就得像江海了解百谷之水那样的了解百姓的心。也就是说作为帝王必须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

所以帝王就得先归纳整理出百姓的需要,然后让利于百姓,为百姓服务,如此帝王必然得到民心。但是,帝王得到的民心还得留得住才行,这个内容就是第五十四章中的“其德乃丰”和第七十八章中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凡有道的帝王都知道民心对于帝王来说其价值高于物质财富;也知道民怨这种实存能量会给社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但是其含义各有不同,“不争”在本章的含义是:帝王不争夺百姓的东西,百姓就不争夺帝王的东西。通俗的讲:帝王不去争百姓的与幸福安康相关的东西,百姓们就不会争夺帝王的与王位相关的东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