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年始读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纯音乐-竹林清雅(曲江主题)01:16来自如果墙会说话呢老子悟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随想:突然想起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大实话:能够说得出来的痛苦不是真的痛苦。四季轮转,昼夜交替,云聚云散,水流滔滔,万事万物都是不停在变化着,就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没有什么道理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之前为着孩子的教育,我在网上搜寻、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我也曾试着去学习、去运用,自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人的性格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经历的事情不一样,自然难以复制成功。

原文:“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随想:这是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的意思吗?这是俗语说是你的跑不掉,失去的说明本来就不是你的吗?

我觉得这和佛家说的“破除执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执着于拥有一物的时候,恰是你最不可能保有它的时候。不管什么事情,患得患失的结果一般都是失。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随想:现代汉语里,“志”与“智”都是褒义,“志”为志向,“智”为智慧。偏偏这里的“志”和“智”按译文的解释感觉都成了贬义。这里的“志”,指人争权夺利之的“志向”;这里的“智”,指人自作聪明的狡诈,好像有一点上帝视角了,我不是很喜欢。

无为而治的理念,或许在古代封建社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现在,我个人觉得法家理论更为合适。奇怪的是,我会觉得无为而治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放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