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本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提示:[论道]阴阳平衡[治国]谦下

大邦者,下流也,

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

牝恒以静胜牡,为[wèi]其静也,故宜为下。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néng]取。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xù]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24帛书《老子》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01:49来自浔阳野老

大邦者,下流也,

大国应该像江河那样居于下游低洼之地,也就是处于天下雌柔的善地,

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

让天下的低洼之处,是天下百川河流汇聚的地方。

牝恒以静胜牡,为[wèi]其静也,故宜为下。

雌柔常常以静止平静克制雄健,因为它能趋于静,所以适宜居于柔下。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团聚小国的信任和依赖;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团聚于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néng]取。

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能庇荫于大国。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xù]人;

大国仅仅是想支配小国,

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小国仅仅是想依附大国。

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两方面各得所求,故而,大国则更应该处于谦下的位置。

帛书《老子》第61章所在位置

在老子的理念中,阴阳是平衡的,没有谁胜过谁,“胜”在这里是克制、制衡和相称的意思。老子用牝牡来描述阴阳平衡关系,表面上有点像黄段子,但千万不要这么理解,更不能对号入座。万物平等,国家关系未必等同,这不矛盾,水和水是平等的,但高处的水具有动势,而低处的则没有。所以不能把平等理解为完全的平等,这在哲学中称之为形而上学。这一章老子用阴阳平衡关系论述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算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应用。国与国是有差异的,面积、人口、资源、地理条件等等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而言,是大国与小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认为大国应该像江河居于下游低洼之地那样,也就是处于天下雌柔的善地,天下的低洼之处,是天下百川河流汇聚的地方。大国便是天下利益博弈汇聚的根源。

雌柔常常以静止平静克制雄健,能与雄健行程对抗的矛盾整体,没有谁战胜谁,双方是一种均衡对等的和谐关系。因为弱能趋于静,所以大国选择弱善下才能天下安定。

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团聚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团聚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能庇荫于大国。

大国仅仅是想驾驭支配小国的力量,小国仅仅是想依附大国获得安全,两方面各得所求,故而,大国则更应该处于谦下的位置。这样才能让阴阳、动静平衡而处于和谐状态,进而能天下太平。

难免穿凿形声,竞逐新意,乱真越理之嫌,粗有发明,附诸其末。

1、“牝恒以静胜牡”中的“胜”不是战胜、胜利,而是克制、相称,也就是阴阳平衡。

2、“不过”在这里是副词,只、仅仅的意思。

3、“取”虽然有夺得、得到、达到目的的意思,但是最佳的理解应该是通聚。

4、“下以取”的“以”是使的意思。

5、“下而取”的“而”在这里不是连词,读néng,通能,是能的意思。

本章帛书《老子》与王本《道德经》不同计28字(因转换为简体字,不能完全呈现,敬请谅解)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