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 http://www.znlvye.com/m/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写道: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这一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用通俗的现代汉语,简单翻译一下这一章的大意: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留下破绽;善于心算的人,不需要使用筹策(筹策是古代计数的一种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需要门闩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需要绳索别人也解不开。
因此圣人总是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使天下人才尽为其所用;总是能够物尽其用,使得天下没有被遗弃的有用之物。这就是因为承袭了道的智慧。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不会过分依赖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则过分看重资质禀赋。圣人不会过分拔高老师的地位,也不会过分依赖资质,一切都依靠道之自然,虽然表面看起来愚钝,但实则深沉有智慧,这正是精深玄妙的“道”之体现。
简单来说,这一章是老子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无为”的思想。
开头运用五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讲述了“善行无迹”的智慧,即不露痕迹。
道本无痕迹,一旦有迹可循,就落入了下乘,这就不是真正的大“道”了。其实你看老子这五个比喻,是递进关系的,一个人行走想要不着痕迹是非常容易的,一个人说话做到滴水不漏,也是可以练习的,要做到善于心算,似乎就难了一些,因为这从有形的东西,转向了无形的东西,但也能够通过训练掌握,而最后两个比喻,就可以看作非物质的东西,更加难上加难了。
“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看似说得实体,但实则说的是内心,这不是有形的东西,所以更难做到自然无为。比如,你做了一件很坏很坏的事,当时没有任何人发现,但是你的良心呢?会不会受到谴责?无论是好人恶人,我相信总会有一些事情,触动他的良心,在某天深夜中想到,另其惴惴不安。因此,要想做到内心的澄澈无痕,非常之难。
接着,讲天下万物,无论是人也好,是物也好,总会有他的用途和长处。芸芸众生各有其才,天下万物各有其性,圣人能够看到这些人、这些物的才能和性质,所以能够做到善于利用,这不是说圣人有特别之处,而是他把握住了他们最本质的东西。
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很简单,那便是“自然无为”,让万事万物去自由发挥其才能,按照其本质的规律去发展,这便是达到“道”了,也即隐而不漏的智慧。
再有,天下之人之物,虽然各有其属性,但老子认为,他们有优劣高低之分,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要择善从之,但学习也要讲究“自然无为”四个字,不过分迷信老师的作用,也不过分吹嘘天资的重要,而是在于自我领悟,一旦功夫达到,水到渠成,一通而百通,这其实也是学习的“善行无迹”。
另外,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有些人看起来聪明外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往往华而不实,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大智慧,犹如华服下的枯骨而已,而那些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愚人”,往往懂得和光同尘,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鸣惊人,脱颖而出。
所以,任何人或事,最高明的,就是自然无为、浑然天成、执道而行,把握本质规律,并善于利用,这便是有“道”了。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本章要点:
1.不露痕迹,往往合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2.天下万物,各有其本质规律,掌握并发挥其自然之性,便是合道。
3.善学者,往往不善假于物,讲究水到渠成,才能一通百通。
4.切勿事事争先、锋芒毕露,大智若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才合道。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