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语译:保持着盈满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铁器,就不能长久保持锋利。
原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语译: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原文:“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语译:功成名就之时,要含藏收敛,激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经典释义: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天地万物在阴阳和合中产生、发展、衰竭、乃至灭亡。天地阴阳二气交感,万物相生相息,相互转化,这是天地间最普遍的自然规律。老子认为盈则倾覆,锐则致咎,做什么事都不能过度,自骄自满,锋芒毕露都是不能长久的。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激流勇退,这才是合乎自然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盈:满的意思。已:动词,停止的意思。手持杯子,往里加水,水已加满,还不停地往里加水,自然会溢出来。虽然道理妇孺皆知,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人的欲望就如杯中的水,而你却无止境的往杯中加“水”,这样你一定会开心,会幸福,会满足了,是吗?当你端着满满的一杯热茶水,你必然要小心翼翼地端持,虽怕茶水溢出而烫伤了手。即然如此,不如一开始不盛满,可得心安自如的生活。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命自己把握,为何总是旁观人家,而不反观自己呢?历代禅师都要求人们内观反照,内观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反照就是看好心杯中的妄“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捶打,敲打的意思。家里的菜刀常磨刀刃才锋利,而刀刃越磨也就越薄,砍削东西也就更容易卷刃。卷刃后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抛弃。因此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能长久保存。日中则仄,月满则亏,器满则覆,物满则衰。任何事物发展到极限,都必然走下坡路。所以,一个人即使功勋卓著,也要懂得谦卑;即使才华横溢,也要懂得韬光养晦。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顺治皇帝《出家偈》中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生前是虚无,死后是虚无,唯有在长大成人时才有我。纵然金玉满堂,这些都是在世间成人后才有的,这些皆不是真常之有,所有之有皆是无常之有,真常是“无”,一切从无开始,最终回到开始的无。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持世间曾有的名位或财富。何况是富贵而骄者,他们占用的是祖辈的名位或财富,却不知收敛欲望,到头来再多的财物也会被用得一空。
老子道经开篇言: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第二篇又接着开示人们无有相生,相反相成的道理。本章的核心还是讲有和无的关系。“道”的原始是空无,空无却可以生出万物,我们要想体认大道,就必须抛却所有的杂念。老子告诫人们要常保持一种无的状态,采取无的态度去体验生活,有的能力去创造财富。但财富仅仅是给你使用的,如果你怀着强烈的占有欲望,那便是背道而驰,一生将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功成弗居
“持而盈之”、“揣而锐之”、“富贵而骄”是世间之常;“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才是真常。有道圣贤对于名位财富,使用而不占有,怎么会让器皿满盈呢?他们和光同尘,怎么会追求刀刃的锋利吗?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贪心不足,居功自傲,最终身败名裂。须知“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变化的。因此,还是依老子奉劝,不要贪恋权位名利,不要锋芒刺人,而要收敛欲望,见好即收。功成不居,顺时而退,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