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这一章老子主要描述了一个已悟“道”的人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悟道”应该每一个想修行提升自己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那悟了道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通过一系列多侧面的描述,让人们了解了悟道之人的各种特征。
开始胡说:古时候那些已悟“道”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由于他们都深藏不露,所以只能勉强用以下的比喻来形容一下吧:做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心怀忧患意识,像害怕周围的邻居一样;神态谦和恭敬,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态度和蔼可亲,像能把冰消融成水一样温暖;性情淳朴厚道,像未经雕琢的原木一样;心胸豁达开朗,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个性混厚包容,像混浊的江河一样;神态深沉淡泊,像大海一样;行动起来就像风一样;谁能够让浑浊的水变得清澈?静止下来就会慢慢变得清澈。谁能够让生物生存更长久?运动起来就会勃发生机。已悟道之人,不追求丰富满盈,因为他懂得盈满则亏的道理,所以总能推陈出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老子用了九句话来形容悟道之人的言谈举止、心性仪容等方面的特征,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沉稳、忧思、谦恭、温和、敦厚、豁达、宽容、恬淡与活泼。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众多优秀品质融合而成复杂的组合体,说明要想悟道、得道实属不易!我们每个人可能仅具备其中的几个特征,但要真正成为有道之人,必须把众多优秀品质有机合理地融汇于自身。我们都知道“本性难移”,所以悟道、修道必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接下来老子又自问自答了两个问题,说明“道”自有它自身的规律,不可人为改变。然后再次强调在第九章中所阐述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个道理。说悟道之人都懂得这个“不欲盈”的道理,比如我们平常说的“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也是这个意思。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事业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附后: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作者本人姓胡,才疏学浅,还敢斗胆用白话解读古典名著《道德经》,是谓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