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话详解道德经第四 [复制链接]

1#

诠释一代经典,平衡百家言论,破解千年迷局,成就万世伦理。

道法自然

只要大家深信天之道指的是太阳的运行轨迹,《道德经》的所有疑惑都能迎刃而解,而且是精妙绝伦,有史以来关于《道德经》的注解都要推倒重来。

“国中有四大”,‘国’的本义就指地域、疆域。统治者的邦国也算四大之一,但既大不过地,也大不过天,更大还过道。所以说“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是说人要依法地势。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做什么事都在以地为法则,如在平坦的地上种庄稼,在坡上种树,在水里养鱼,甚至建房都要选一下地势。请大家注意一下,前面的道、天、地、王,从这往后变成了人、地、天、道,人法地总比王法地好吧,何况王也是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写作的高明之处。“地法天”像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民开始耕地播种;夏天来了,草木茂盛,人们也红红火火;秋天来了,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来了,万物萧杀,是冬藏的时候。人们根据四季变化而改变着劳作和生活方式。这都是地法天。

日夜轮替就是“天法道”。春种秋收、日夜轮替、四季变化不光是天法道,更是地法道、人法道。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什么是自然?这个词流传至今约定俗成地成了天生、没有人为痕迹的代名词,可它的本义是自己可以或自己这样,在《道德经》中都指‘道’它本身,也就是说“道法自然”是‘道’依法它自己,‘道’依然在最高端。大家读懂这段话的重心在哪儿吗?人既要法地,也要法天,更要法道。人法地、法天是中间环节,人法道才是重点。前面说了老子写作很高明,人的潜在对象代指谁呀?王吗!王法道才是这段话最终的目标。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大量篇幅描述‘道’,其实它就是天象、气象,这些景象我们现在也是肉眼经常能看到的,甚至经常用到。但是,老子可不是带我们来观赏天纹地理的,所有对‘道’的描述,人性化赋予它品行,这都是铺垫,话题最终还是会转接到人上面来的,而且还都非常巧妙。规劝当时或当时那种统治者改变统治方式才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初衷,真实看清老子写作的意图才能正确解读《道德经》。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欢迎评论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