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活在世都有其独特的长处,而老子便在《道德经》中的第六十七中,分享了他为人处事的三件法宝,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下:《道德经》持身处事不妨学下老子三宝哲学,无为而为也可富足长久:
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太大了,似乎不像任何具体事务。正因为太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种具体事物,也就变得渺小了!
我有三件法宝,固守且小心珍藏着,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简约,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对人慈爱所以能产生勇气;有了简约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如果舍弃了慈爱而一味的好勇斗狠;舍弃了简约而一味的铺张浪费;舍去了甘居人后而总是站在众人前面就会走向死亡。
慈爱的人用来作战就能获胜,用来防守就能稳固。上天要救助一个人,就用慈爱来呵护他。
本章是对德经38章以来的一个小结,讲的是道的原则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具体运用。老子说道的原则有三条,就是慈及爱心加上同情心。减既含藏培蓄,不奢侈,不妄为,不敢为天下先,即谦让不争。
执政之若能善用这三条原则,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否则便会自取灭亡。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
天下人都说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这个伟大的道给人们什么护身的法宝呢?那就是慈、简、和不敢为天下先。
“慈”是无为的另一种表述,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用慈进攻可以得胜,退守可以巩固。所以老子才说:如果上天要救护谁,就用“慈”来保护他。
“俭”的内涵有两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这都符合道的原则。总之这三宝是老子对于道跟德的社会实践意义上的总结。
老子身处战乱的时代,目睹了太多的暴力场面,深深的感到治国安邦离不开这三宝,因而才极力加以阐述和发扬。
老子说我有三件法宝,固守且小心的珍藏着:一是慈爱,二是简约,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老子誓词为立身处世的第一要义,“慈”就是对天下万事万物都抱有一种慈悲为怀的心态,能够帮助则尽力帮助。一个人只要仁慈宽厚,上天一定会扶持她得到幸福。
人生在世如果你肯慈悲一点,帮助他人获得所需之物,他们也会帮你取得想要的东西。可见“慈”对我们立身处世的确意义重大。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使人幸福快乐的法宝,千金难买。
清人张英说:老子以“俭”为宝,不止是钱财应该俭,一切事情都要长思节俭的意义才能有余地。“俭”对于吃喝来说可以养脾胃;对于事欲来说可以集中精神;对于说话来说可以培养气息;对于结交朋友来说可以择友少过失;对于应酬来说可以养息劳。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提醒世人,持身处事应学会谦卑一点。切忌锋芒毕露,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否则只会让别人敬而远之,为自己设置人生的绊脚石和成功的障碍。
三宝是老子的总结:以慈持身就会友爱于人不自私自利;以俭持身就会富足长久,绝不贪婪;以谦持身就会自谦一人不自炫耀。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与戒除极端,戒除奢侈,戒除过度相对应,的确是立身处世的奇方妙法。
有好的信念是一种好的福报,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气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气度,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有能力就不必去气馁,有价值就不必去炫耀,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天的心情。通过改变态度,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才会更加明白自己,更加知晓世界。